“如果你不知道该用什么字体的时候,就用Helvetica吧。”
这句话在平面设计界广为流传,它当然是句玩笑,但也一语道出Helvetica在社会中的广泛适用性。
年5月,:如何度过没有Helvetica的一天,限制条件是避开出现Helvetica的任何一个场合,初看这好像算不得什么高难度挑战,但那一天,他几乎寸步难行。纽约字体设计师CyrusHighsmith做过一个实验
他想到了要避开使用互联网,甚至删除了电脑系统里内置的Helvetica字体,也告诫自己不去坐纽约地铁和公交(因为地铁站和公交站的指示牌用的都是Helvetica),包括一些他熟知的使用Helvetica的品牌,都被他划进了这一天的“禁区”里。
Helvetica用于纽约地铁系统的引导标示,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但Helvetica出现的频率,比他预估得更为频繁。
绝大多数衣物上的洗涤说明,早餐食用的酸奶盒,《纽约时报》上的股票版块,电视遥控器……都有Helvetica,为此他不得不翻箱倒柜找出旧T恤和*裤来穿,放弃酸奶改吃水果,晚上回家不看电视转而打开用Electra体印刷的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
他在买东西时甚至发现信用卡和美元账单上也都是Helvetica,他感受到自己身处一个被Helvetica字体统治的时代。
正如Pentagram五角设计合伙人MichaelBierut所说:“无论你朝哪里看,你总是能看到各种字体。但其中一种可能是你见得最多的,那就是Helvetica。它们存在着,仿佛原本就是环境的一部分,他们就好像空气,或是重力。”
它成为无数场合的默认字体,甚至专门有人著书和拍摄纪录片来讲述Helvetica风靡全球的故事。今年是Helvetica诞生60周年,西班牙工作室Husmee与纸制公司Arjowiggins合作邀请了19位平面设计师,推出了。一系列向Helvetica致敬的海报
那为何偏偏是这款字体呢?为什么它一面世就能迅速打开市场,继而在过去60年保持着新鲜持久的生命力?
它不是无衬线字体的拓荒者,但它一面世就获得市场上的成功
这里需要先厘清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的区别,这是西文字体的两大分类,像我们写论文时最常用的TimesNewRoman就属于衬线字体,而Helvetica则是无衬线字体中的代表。区分有无衬线主要是指字形比划末端的装饰细节部分,直白来讲,衬线字体的每一笔画末尾都像是有个小尾巴,而无衬线字体笔画的末端则看上去光秃秃的,毫无装饰性。
制作的无衬线字体与衬线字体对比的信息图表UrbanFo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