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臂干动脉损伤的发生率不高,但是一旦损伤会导致大出血、甚至死亡,病情凶险,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年9月7日,在第八届华北血管大会暨第七届山东(泰山)大血管外科论坛、山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年会(第八届)、国际血管联盟(IUA)血管创伤专业委员会论坛上,医院血管外科的吴学君教授就通过3例病变的治疗跟会场专家分享了平行支架技术治疗头臂干动脉损伤的病变的经验。
头臂干动脉是常见的钝性胸外伤血管损伤部位[1]。传统的手术治疗有旁路移植术、有/无体外循环下通过胸骨切开术扩展到右颈行一次性修复术。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开放手术的死亡率为6.8%,其难点主要包括暴露损伤动脉、合并多种创伤等[2]。腔内修复术创伤小,围手术期风险低,可用于头臂干动脉损伤病变的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头臂干动脉较短,且直径较大,很难获得较适合的覆膜支架;在这种情况下,平行支架技术操作简便、快捷,修复效果好,可发挥出积极作用。平行支架技术治疗头臂干动脉损伤技术要点
头臂干动脉损伤主要表现为假性动脉瘤、梗阻、夹层等,应用平行支架技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创伤所致的大出血或休克的患者,开放手术更加适用;此外,开放性损伤并伴有感染的患者,亦不宜植入支架。运用平行支架技术治疗头臂干动脉损伤时需注意选择支架直径,一般认为两个支架的截面积的和应大于20~30%血管的截面积。支架植入后少量的内漏,可不予处理,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支架边缘到病灶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3厘米。
病例分享病例1(男性,56岁)主诉:交通创伤19天,压迫性呼吸困难。
CTA:头臂干动脉近分叉处巨大假性动脉瘤。
手术过程:经右侧肱骨和股动脉入路,在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分别植入viabahn支架,并利用球囊进行对吻扩张。
术后造影:存在微量内漏,未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术后随访:术后4年随访,瘤体消失,无明显内漏。
病例2(男性,60岁)主诉:交通创伤后左半边肢体运动乏力,发音不清。
造影:头臂干动脉梗阻。
手术过程:分别在锁骨下动脉和颈动脉植入Fluency支架对吻。
术后造影:少量内漏。
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左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发音恢复;复查CTA显示头臂干动脉损伤处已修复。
病例3(男性,87岁)主诉:20年前交通创伤(没有进行治疗),1月前声音嘶哑。
CTA: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巨大假性动脉瘤。
手术过程:分别在锁骨下动脉和颈动脉植入viabahn支架对吻。
术后造影:有少量内漏,未予以进一步的治疗。
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症状缓解,内漏情况消失。
总结
针对头臂干动脉损伤的治疗,开放手术需要开胸,解剖困难且风险较大。而腔内平行支架技术创伤小、操作简单,且临床效果较好;应用时需要合理选择两个支架的长度及直径;若术后存在少量内漏,可不予治疗,通常会在后续随访中消失。
参考文献[1]HiroseH,etal.AnnThoracCardiovascSurg,;10:-;
[2]Karmy-JonesR,etal.EurJCardiothoracSurg,;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