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首次实施清醒状态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救治一名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标志着该院ECMO技术应用水平和重症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
危险——悄然来袭
51岁的唐先生来新昌工作已有多年,以往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均无大碍。这天体检结束后,他被医生建议复查心电图。唐先生自觉无任何不适,便打算先去吃早饭。殊不知,危险正悄然临近。
吃饭时,他又接到该院健康管理中心打来的电话,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唐先生连声答应,但心里没当回事。就在走出店门等车时,他突然晕倒,路人见状大声呼救,最后被送进急诊室。
急诊医生接诊后,立即为其复查心电图,并请该院心内科医生紧急会诊,考虑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极高危”,遂立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收治到重症监护室。
危重——命悬一线
入院后,重症监护室的医护团队为唐先生完善一系列基础检查,心血管内科的主任医师钱志贤为其行冠脉造影术,发现患者左冠优势型,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95%狭窄,血流TIMI3级;左主干末段60%狭窄,前降支开口及近中段80~90%狭窄长病变,回旋支开口及近段95%长病变,居然是“一线天”:经过冠脉的血液,如同千*万马过独木桥,稍有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此外,造影过程中还发现,只要稍许注射造影剂,病人就出现血压下降。考虑到患者此前已出现晕厥、休克情况,钱志贤当机立断,决定先稳住这座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从右侧股动脉穿刺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暂时保证患者的冠脉血供。
随后,多学科团队(MDT)组织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患者病情危重,冠脉血管多段狭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需立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但治疗风险极大,必须在ECMO+IABP共同保护下才能进行。
治疗方案确定后,因为唐先生在新昌没有亲属,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第一时间联系上唐先生的家人,告知其中利弊,并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医院ICU主任医师龚仕金,告知其治疗方案,并得到肯定。随后,龚仕金带领专业的ECMO团队抵达医院。
仅存一线的生机,在各个团队争分夺秒的抢救中开始发生转变。
危机——柳暗花明
唐先生的生命体征并不稳定,在去甲肾上腺素的维持下勉强维持正常血压,同时他的血氧饱和度过低,经鼻高流量吸氧才达到90%。平时遇到血氧饱和度过低时,一般需要为患者气管插管,可一旦气管插管,患者就很有可能血压骤降,出现心源性休克,存在还没开始手术就猝死的风险。
“插管还是不插管?”两难的选择如同钟摆,在三位主任医师的脑海里来回摇晃。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三位主任医师再次进行MDT讨论,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清醒状态下ECMO支持,同时麻醉科医生在旁待命,随时做好插管抢救准备,为整场手术保驾护航。
虽然之前已有ECMO经验,但清醒状态下行ECMO尚属首次,也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唐先生的安全,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于是,三位主任医师各自带领团队紧密合作,首先实施清醒ECMO,然后在ECMO和IABP的共同保护下,为唐先生进行PCI。手术在紧张的气氛中顺利完成,唐先生回到重症监护室后,各项指标正常,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在严密监测和紧张治疗下,唐先生的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肌酶逐步下降,顺利撤离ECMO和IABP,当初的一线生机最终“柳暗花明”。目前,唐先生病情稳定,已转入心血管内科继续治疗。
清醒ECMO(AwakeECMO)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ECMO应用策略,指ECMO在没有气管插管、清醒和能够自主呼吸患者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与镇静、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产生副作用,有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速康复等优点。
下阶段,该院还将派出多名重症医学科人员外出学习深造ECMO技术,为更多可逆性心脏疾病和肺脏疾病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