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一产妇紧急转移至我院ICU救治,情况十分危急...
多学科会诊全力保障产妇安全
产妇李女士,因“血小板减少,头盆不称”于外院全麻下行剖宫产术,术中病情恶化,一度出现氧饱和度严重下降,并一过性心率下降,需大剂量泵入血管活性药维持生命体征。
获知患者病情危重,我院启动“绿色通道”,患者带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紧急转入一院区重症医学科(ICU)。医务科立即组织全院多学科大会诊,产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外科、心内科、新生儿科专家组建MDT团队,商讨最佳诊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MDT多学科团队协作ECMO救命神器再出招
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敏、护士长李国蓉、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和人工心脏)小组的成员迅速行动起来,相关科室的精英骨干力量也第一时间在ICU集结,对李女士展开救治。
患者转入后,呈深昏迷状,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在持续给予%纯氧及高PEEP呼吸支持下,血氧饱和度仍然只能维持在60+%,气道内不时涌出大量鲜红色血性液——传统的治疗模式效果不佳。唯有靠ECMO技术为她再争取一线生机!
取得家属同意后,麻醉科主任周述芝、王琪医生床旁行左侧颈内静脉置管术。同时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敏、席娟、袁睿,心血管内科李琛多名医生通力协作,床旁为李女士行左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及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ECMO顺利上机。为了让ECMO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医院远程会诊,6月17日下午,省医院卢森副主任医师在床旁彩色多普勒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患者氧饱和度明显提升。
医护团队紧密协作ECMO顺利撤机
ECMO的顺利运转,为患者带来生还的希望。然而,重症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放松。因为接下来ECMO治疗还面临着凝血关、感染关、并发症等等难题。
根据科室ECMO患者管理规定,每天,由杨敏主任带领四名医疗小组组长,主管医生,值班医生一起查房。由一名ECMO护士和一名高年资护士承担患者的护理工作。为了严防感染,每天由院感护士严格对床单元消杀......
大家的努力见到了成效!
人性化关怀助力产妇康复
重症医学科一直将人性化的关怀贯穿于对患者照护的全过程。在李女士未苏醒的阶段,每天都分时间段让她的丈夫或妈妈在床旁呼唤她、鼓励她!我们也将她宝宝的照片挂在床旁......希望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能对她的恢复有所裨益。幸运的是,她真的做到了。
后期康复阶段,为了能提供更好的照护,7月6日,将李女士转入了HDU病区(HDU病区和ICU普通病区的区别在于,HDU病区家属可以24小时在床旁陪护)。
回想起这段生死徘徊的经历,李女士一度觉得痛苦。在ICU全体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开导、安慰、鼓励。一个阳光、开朗的母亲慢慢回到大家身边。
人经历了这样的磨难,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在下一个春天里,我们会欣喜的看到你和你的宝宝、心爱的人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感受盎然生机。加油!加油!加油!
7月24日,市卫健委、市产急办为我院重症医学科赠与一枚牌匾——“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在场的医护人员无比动容、感慨万千,一个多月以来救治急危重症产妇李女士的场景历历在目......
02:05为保护患者隐私图像视频均做马赛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