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主动脉瓣就像是心脏的一道“门”,随着年龄增长,长期不停运转将会导致这扇“门”老化变窄。临床上,这种现象被称为“主动脉瓣狭窄”。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胸痛、乏力、昏厥等临床症状,未经治疗或通过内科保守治疗,患者预后极差。
过去,主动脉瓣置换术需要“开胸”,手术创伤比较大,高龄、基础疾病多的患者因此失去治疗机会。医院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方式不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无需开胸,利于术后恢复,只需要一个5毫米~6毫米大小的穿刺点,即可实现心脏主动脉瓣膜的置换。
78岁的潘大伯今年因急性左心衰曾两次住院,出院调养一段时间后出现病情反复。8月初,潘大伯再次入院,检查后心脏超声提示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瓣叶失去正常开闭功能,已经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阻,随时有猝死的风险。解决老人主动脉瓣狭窄的问题迫在眉睫。
医院副主任医师高乐仔细研究潘大伯病情后,经综合考虑最终选择应用国内前沿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简称TAVR)为其更换人工主动脉瓣膜。但是,TAVR手术的难度系数高,需要多学科协作,对医院综合水平和手术团队协作能力有较高要求。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动画示意图
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医院迅速组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介入室、麻醉科、超声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术前,大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病例讨论,并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应急预案准备等。
今年8月27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正式开始,手术室里各个学科的专家团队各司其职。在使用球囊进行充分预扩张后,专家团队小心翼翼地将人工瓣膜系统沿右股动脉和腹主动脉向心脏主动脉一寸一寸地推进,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将人工瓣膜在患者的心“门口”处准确释放。整个手术持续不到两小时,造影显示主动脉瓣定位准确,瓣膜闭合情况良好,没有血液回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在主动脉瓣狭窄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填补了梧州市该领域的空白。
患者术后第四天康复出院,并向医护人员送上锦旗。
组织学习
医院心血管内科多次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