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过招,棋逢对手才叫过瘾。
当年的一部《妙警贼探》深得我心,它也是《猫鼠游戏》、《不是冤家不聚头》,毕竟国内的翻译组对该剧的译名从未统一过。
诈骗高手Neal与FBI探员Peter从你追我逃,到携手合作,再到相互欣赏。
即使在最初身份对立的时候,两人自己都无法否认,对方有让自己“既生瑜何生亮”的惺惺相惜之感。
《黑暗骑士》里的蝙蝠侠与小丑也是如此。
两个人就像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追求极致的正义,一个却邪恶到极点。
小丑对蝙蝠侠所谓的正义嗤之以鼻,不断突破他的底线,想将他从圣坛拉到深渊,却从未想过杀了他。
他质疑人性、憎恨秩序,却从未真正伤害蝙蝠侠,因为有这样势均力敌的对手“这才不会是一个无聊的世界”。
类似的“猫鼠游戏”,在《神探夏洛克》也有上演。
莫里亚蒂(也就是你们的“莫娘”)是少有的可以与夏洛克较量的人。
莫里亚蒂致力于让夏洛克·福尔摩斯身败名裂,却在一次次关键时刻留他性命。
而在莫去世后,福尔摩斯也曾说过:“莫里亚蒂教授死后,伦敦成了一座十分无聊的城市。”
他们俩是天才,是疯子,是灵*宿敌,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精神伴侣。
今天要聊的这部剧的两个主角,也属于这一挂——
杀死伊芙第一季
KillingEveSeason1
BBCAmerica出品,这个电视台是BBC和AMC合作推出的频道。
去年已经完结的科幻剧《黑色孤儿》就出自该电视台。
《杀死伊芙》根据LukeJennings所著的《Villanelle》系列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编剧是《伦敦生活》的主演+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
这是两个女神经——女杀手和女特工相爱相杀的故事。
女杀手由朱迪·科默饰演,没错,就是小王之前推荐过得《福斯特医生》中的小三。
还曾分别在《白公主》和《失落十三年》中担任女主。
《白公主》剧照朱迪·科默饰演的Villanelle(以下简称V)是一个冷静、冷酷、冷血的女杀手。
她通过血腥和暴力获取财富和快感,财富让她过着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而快感,则是她沉迷杀人的动力。
作为最性感、最神秘的职业,女杀手天然就有一种矛盾的魅力。
而V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既可以优雅地吃着冰激凌,一脸人畜无害地和陌生小女孩对视、微笑;
也能在小女孩无视自己后,学会店员亲和的微笑得到女孩回应时,毫不犹豫地打翻小女孩的冰激凌高兴地扬长而去。
不久前还心情愉悦地沐浴着阳光,吃了一块美味的三明治;
马上就能若无其事地用发簪戳瞎目标任务的眼睛,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去时一脸高潮样子,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执行任务前,她会非常礼地询问自己感兴趣的床单的来源。
而当目标任务掉入陷阱后,生不如死时,她却不慌不忙地从书桌上取了一支笔,把刚才所说的床单设计师的名字写在手上。
甚至于,她还真的买了该品牌的床单带回家,那一脸满足的样子比起杀人时更让人头皮发麻。
你以为这是一个穿着粉色公主裙,拥有世间最纯净微笑的天使;
其实这只是一个靠杀人获取快感的恶魔。
前一秒她还阻止接头大叔杀死自己的男朋友,仿佛将他看作自己珍惜的人;
后一秒发现男友偷偷闻了自己的*香水死了,却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解决了”。
她确实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却是一个有趣的人。
看到步履瞒珊、提着垃圾袋下楼的老奶奶,正常人应该会冲上去帮忙吧?
摆出一副看好戏的表情,装模作样地说“加油”的V可不是正常人。
看老奶奶好不容易下了楼,又艰难地用提着垃圾袋的手拉开门,那句马后炮一样的“要我帮你吗”当然只换来老奶奶一句“滚”。
可小王看着瞬间收起笑脸,提着自己购物的战利品傲娇地走开的V,竟然觉得有一丝丝可爱。
她会反复照镜子,毫不吝啬地夸赞自己好看。
她会把脸涂得惨白,歪倒在沙发上假死来调戏接头大叔。
边捧腹大笑,边反复叨叨“你上当了对不对”,开心得像个恶作剧得逞的孩子。
所以,尽管V有些神经质,不是一般的邪恶残忍,却调皮得让人恨不起来。
另一个女神经,就是剧名“KillingEve”中的Eve(吴卓珊饰)。
这是一张并不陌生的亚裔脸。
不认识的,只会怀疑这张越精致和林永健相似度越高的脸,背后有什么血缘的秘密。
认识的,第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实习生格蕾》里的外科医生Yang,你们熟悉的表情包本人。
这是一个不输于V的女神...经。
日复一日*情五处枯燥的文员日常,让Eve感到既boring又烦闷。
每天想的事,大概就是生活什么时候能够变的刺激一点儿。
比如,一大早还没清醒过来就开始神经兮兮地大喊,让一旁的老公焦急无措。
结果却是自己睡觉压到胳膊而已。
再比如,开会的时候偷偷摸摸吃早餐,被领导发现后马上正襟危坐,一副乖宝宝的样子。
用小动作打掩护吃早餐,明明一眼就能看破,她还非得掩耳盗铃般把早餐推开。
被同事发现后,一副“就当你没看见”的小表情简直呆萌。
可就是这样神经大条、幽默搞笑的Eve,却拥有飞铲缜密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
一桩看似简单的刺杀,*府决定草草处理,Eve却看出不同。
被刺杀的男人的大腿上的股动脉被割开,流了一分钟的血后,才发现自己中招了。
这样的作案手法很酷,以及,这样不大气的作案手法显示杀手是一个女人。
而通过幸存者前言不搭后语的证词中隐藏的信息,Eve确定,这不只是一个女人,还是个平胸的女人。
甚至,自己收集的那些看似毫无联系、实际暗藏玄机的案件,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所为。
毫无破绽的作案手法、影响力深远的不同死者,一看就是大案子!
Eve感到兴奋不已。
V每一次人物都完成得干净利落,可就是完成得太好,两年时间十几起案子,没一桩案子查到她头上。
没有势均力敌的敌人,也没有难以胜任的目标,更没有把酒高歌的亲朋好友。
这让她有些“独孤求败”式的挫败感和孤独感,因为“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她开始处处留下破绽。
无论是刺杀案的幸存者,还是新颖别致的发簪,这是她自己的小乐趣,却让组织觉得危险。
这种破绽,或者更为确切地说,这种挑衅
于是,唯一的幸存者,冥冥中牵引两人相遇。
确认过眼神,是势均力敌的人医院厕所里,伊芙在整理自己的头发,伪装成护士的V看到了她。
从之前种种细节,我们都了解到V是一个不轻易显露自己的神秘女杀手。
可这样的她却盯着女主看了半天,还主动搭话“就那么披着”。
这让我感到不解,却在后来的剧情中看出端倪。
V在接受杀手组织的测试时,一向从容不迫的她,却在听到“安娜”这个名字时表情失控。
在看到只有一个发型的人物画像时,一眼认出那是自己的母亲。
V的母亲的发型和Eve一模一样。
这也难怪第一次见面时,V主动和Eve搭话。
和男朋友散步时,V看着拥有同样发型的陌生女子的背影看了好久,甚至有些失神。
即使做爱,她找的对象也是同样发型的女孩,而V唤她“Eve”。
V会悄悄地跟踪Eve逛街,在Eve试衣服怎么都不满意时,悄悄给她选一条腰带。
这眼神太宠溺了~~偷走Eve的行李箱后,时尚如V在看到Eve简陋的服装嗤之以鼻,却在跟踪Eve时,又言不由衷地把她的丝巾围上。
看到这里,小王一点儿都不怀疑,这是要往百合的路子走下去了。
毕竟,V是个反社会的神经病,而伊芙也是正常人眼中的怪咖。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两个女主就像是镜面反射,“你,就是另一个我”。
但是!!!!
在第三集结尾,Bill被V捅了,还不止一刀。
如果Bill真的死了的话,估计两个女主只有相杀了吧?
有别于经典的警匪剧中,双男主或者一男一女的设定,《杀死伊芙》非常大胆地选择了双女主。
这种对于传统的突破和颠覆,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BBCAmerica也曾担心女性角色太多,反而会让故事显得不太可信,对剧本提出质疑。
然而结果显而易见,剧集第一季开播之前,BBCAmerica就率先续订了第二季。
评分高开高走,口碑炸裂。
帅断腿的双女主戏,你不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