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昭昭老师临床每日一练
TUhjnbcbe - 2022/5/21 19:18:00

1、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

A.脑干

B.基底节

C.小脑

D.脑室

E.脑叶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解析:B

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基底节(B对)。基底节(又称基底核)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组成,由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豆纹动脉)供血,因其行程弯曲,因此在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容易破裂

2、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毛细血管扩张

B.静脉畸形

C.动静脉瘘

D.海绵状血管畸形

E.动静脉畸形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E

解析:E

脑血管畸形一般分为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畸形等四种类型,其中动静脉畸形(E对)占血管畸形的80%,为最常见类型,毛细血管扩张(A错)、静脉畸形(B错)、海绵状血管畸形(D错)三者总共不及20%。脑动静脉瘘(C错)即硬脑膜动静脉畸形,临床极少见

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起病3小时内的治疗应选用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阿司匹林

C.低分子肝素

D.重组人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

E.巴曲酶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D

解析:D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起病3小时内的治疗应选用尿激酶、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D对)。低分子右旋糖酐(A错)用于血流动力型TIA的扩容治疗。阿司匹林(B错)可用于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非心源性脑卒中的治疗。低分子肝素(C错)用于心源性栓塞性TIA的抗凝治疗,卒中急性期不推荐使用抗凝治疗。巴曲酶(E错)用于脑卒中的降纤治疗,疗效尚不明确

4、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

A.各种脑动脉炎

B.红细胞增多症

C.高血压病

D.脑动脉粥样硬化

E.血压偏低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D

解析:D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D对)。各种脑动脉炎可使管腔狭窄或闭塞,但较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A错)。红细胞增多症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少见原因(B错)。高血压病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但不是脑血栓形成的原因(C错)。血压偏低与脑血栓形成无关(E错)

5、女,40岁。车祸致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丧失。医院途中,右侧肢体间断性抽搐,伴喷射状呕吐3次。查体:BP/95mmHg,P56次/分,浅昏迷,躁动,右侧瞳孔直径约5mm,左侧3mm;对光反射:左侧存在,右侧消失。左侧肌力3级,右侧肌力5级。左枕部头皮血肿,颈项强直。最主要的诊断是

A.右额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左小脑幕切迹疝

B.右额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右小脑幕切迹疝

C.左额广泛脑挫裂伤伴左小脑幕切迹疝

D.左额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左小脑幕切迹疝

E.左额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右小脑幕切迹疝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解析:B

根据颅脑对冲伤的受伤机制(损伤发生在着力部位的对侧),患者左枕部着地导致右额颞叶损伤,受伤后立即昏迷,没有中间清醒期(硬脑膜下血肿多表现为持续昏迷),喷射状呕吐3次(颅内高压表现),右侧瞳孔直径约4mm,左侧2mm,右侧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正常直径3~4mm,小脑幕切迹疝患侧瞳孔缩小常为一过性,不易观察到,随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考虑为右额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右小脑幕切迹疝(B对)。本题患者左枕部着地导致右额颞叶损伤(DE错);左侧肌力3级,右侧肌力5级(病变对侧肢体的肌力减弱或麻痹)(AC错)

左右滑动查看班次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昭昭老师临床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