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因为常引发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而被人们高度重视;而静脉血栓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后,近十余年来,临床医生逐渐认识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包括深静脉栓塞(DVT)和肺动脉栓塞(PE);而PE又常常为DVT栓子脱落后形成的继发临床事件,这里一并演示。
血栓形成的Virchow三要素包括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或血液高凝状态,任何导致上述三因素异常的疾病或情况,均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内皮损伤:就相当于在血管内壁上割了个口子,很快就形成血栓,如手术、创伤、静脉插管、吸烟等。
高凝状态:简单说就是血液容易凝固,比如各种血液病、肿瘤、化疗、心衰、心梗等。
血流瘀滞:长期卧床、长时间飞行、久坐、久立等减缓让血液流动的主动因素,容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
有研究资料显示,如果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在急性内科疾病及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VTE的患病率可达20%。而对于各种大型外科手术患者,VTE发生率在40%以上。
▲静脉血管区别于动脉血管的最重要的是静脉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非常少,从而导致其缺乏推动血液前进的主动力。
▲静脉瓣膜是静脉区别于动脉的标志之一,通常是二叶的,像是一扇两开门,纤细、柔软、开闭活动灵敏。
▲静脉回流大部分依靠静脉血管周围肌肉组织的活动,肌肉收缩挤压静脉内血液从低处运输到高处。以下肢为例,小腿就像一个压力泵:肌肉收缩时,产生的高压驱使静脉血向心脏回流;肌肉放松时,静脉瓣关闭,阻止血液回流至腿部。
▲由Virchow三角中任一因素异常均可导致血栓的形成,其中最常见的血栓形成部位为静脉瓣底部(涡流,且流速慢)。
▲静脉内的血栓一旦脱落,将形成栓子进入血流,并随血流一起进行近心端。
▲静脉脱落的栓子随静脉系统逐步到下腔静脉,然后到右心房,并通过三尖瓣达到右心室。
▲到达右心室的静脉栓子随心脏的搏动到肺动脉。
▲栓子到肺动脉远端(视栓子大小及肺动脉管径而定)停留下来,形成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胸部痛疼、咯血、呼吸短促及心跳加快等。
肺动脉栓塞是导致非预期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如不治疗,病死率可达25%以上,如早发现、早治疗可使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其诊断除了临床症状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如凝血检测、D-D二聚体等)和影像学检测(如X线、CT、B超或血管造影等)。具体内容,我们后期继续分享。
原创作品,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