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TACE的理论基础
TUhjnbcbe - 2022/5/3 23:13:00

继肝癌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D临床应用以来,又开展了节段性、次节段性的肝动脉化疗栓寒术(STAE),目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寒术(TACE)方法,已进展到对肿瘤动脉的选择性、超选择性、节段性、次节段性栓塞,为提高疗效提供了保证。在栓塞方法上,改进为先栓塞远端动脉,保留1~2级动脉为下次栓塞做准备:使用栓塞剂-抗癌药物一碘化油的三明治用药方法。

肝癌的单纯手术切除术,无论如何完美也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手术后5年的复发率高达70%。能用手术切除的肝癌占10%~15%。介人治疗的最大优势,是使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缩小后能进行二期切除,使原本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有了手术条件。根据肿瘤生物学概念可以认为,消灭肿瘤一部分或大部分,有可能改变宿主与肿瘤的比例态势,恢复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介人治疗至少可以起到使肿瘤降期的作用,达到荷瘤生存的目的。TACE是治疗肝癌比较理想的选择,对肝癌的检查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TACE的理论基础

TACE栓塞HCC的丰富血供和动脉化疗后,可以使肿瘤缩小,为其他治疗方法创造条件,其基本理论依据有下几点。

1.肝癌的血运特点

肝癌的血液供应特点是TACE治疗的解剖学基础。经多项实验已经证实肝癌主要由动脉供血。年Bueelis的肿瘤灌注实验,年Tygstip的阻断肝动脉实验,均证明肝脏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肿瘤的中心是肝动脉供血。小肝癌、小结节、肿瘤的周边由门静脉供血,但门静脉供血很少。

2.肝癌组织对碘化油的“虹吸”作用

碘化油在肝癌组织内有选择性沉积的“虹吸作用”其机理尚未研究清楚,推测有关的可能因素是:a.由动脉注人的药物直接进入动脉供血的癌组织。b.肝癌血运丰富,血流量大,度相对快,对碘化油的微粒有虹吸作用。c.肿瘤内血管结构紊乱,粗细不均,碘化油清除较慢。d.癌组织内的网状内皮细胞较少,不能有效地清除碘化油微粒。e碘化油具有较强的黏附性,增加了与肿瘤组织接触的时间:较小的微粒,增加了接触的面积。

3.肝动脉栓塞后的“完全充填”概念

年罗鹏飞等根据动物实验模型的观察结果,提出了肝癌动脉栓塞的完全充填式的概念。认为肝癌在动脉供血之外,还有门静脉也参与供血,这与有人报告无包膜的肝癌、肝转移性肿瘤的血运,门静脉供血完全可超过肝动脉的观点一致;对于无被膜的浸润型病灶、多发性结节型病灶、转移性病灶,除肝动脉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供血由非癌组织肝窦内的门静脉供血。一旦肿瘤的供血被栓塞后,门静脉及相邻区域的动脉侧支供血明显增加。在肝动脉被栓塞后,门静脉将成为主要的供血血管。由于碘化油可经动脉漏逆行进人门静脉,堵塞门静脉分支对癌性病灶的供血,周围的动脉分支也难以进人已充盈的肿瘤内,达到完全充填式的栓塞。

4.药物的首过效应

药物的首过效应在肝动脉灌注时的表现十分明显。临床研究证实药物首先经过肝脏90%被提取。动物实验证明动脉匀速注射5-FU24h后,在外周静脉内测不到5-FU,几乎完全被肝脏摄取。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血药浓度比5:1~20:1。药物在血液中有层流现象,这是由于药物的比重与血液的比重不同,通常比较小,进人血管并不能立即与血液混合,因而,仰卧位时药物首先进入腹腔的靶器官。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动脉化疗的实施。

5.动脉药物浓度的倍增作用

血药浓度增加1倍,杀伤癌细胞能力增加倍。化疗药物的动脉灌注,极大地提高局部血药浓度,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肿瘤内血管扭曲,减缓了血流速度,增加了药物与癌细胞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了化疗药物的效应。TACE三明治栓塞法,保持了肿瘤内的药物高浓度,更可提高效果。肝癌细胞对脂性颗粒有特殊的亲和力,脂类可在肝脏内较长时间停留。碘化油作为药物的载体,与药物的混悬液可显影、栓塞,增加了吸收的概率。

二、TACE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不适合或不愿意手术的肝癌患者。(2)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和大量腹水者。(3)门静脉无完全栓塞的栓子。(4)手术切除术后复发者。

(5)破裂出血,需要急诊止血者。

(6手术做缩小出血。

(二)禁忌证

(1)肝功能为Child-PughC级,伴有高*疸、大量腹水和严重凝血障碍。(2)全身衰竭,肾功能不全。

(3)门静脉有完全性栓塞、下腔静脉和胆管有栓子。(4)有广泛转移灶

(5)白细胞3.0x10°/LPLTL。(6)有感染性病灶。

END更多精彩内容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TACE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