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急诊科普系列四自救互救急救的基本知识
TUhjnbcbe - 2022/4/18 15:03:00

DAOYU

导语

学习防病应急知识,有利于在突发疾病与事故中进行自救互救。更有利于打造自我的健康身体,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享尽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止血包扎术

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成人全身总血量约占自身体重的8%。如一个60kg的人,全身总血量约为ml。当出血量达到全身总血量的20%时,则可发生休克;当出血量达到全身总血量的40%时,则可迅速危及生命。出血的危险程度不仅与破损血管的口径有关,也与出血的速度成正比。如心脏、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及股动脉等大血管破裂出血,医院,可于数分钟内在现场死亡;中等口径的血管破裂出血,也可迅速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可见,急性大出血是人体受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现场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挽救生命最首要的环节。

1

出血的类别

按损伤的血管分类:

①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危险性大。

②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液从伤口持续涌出,相对比动脉破裂出血危险性小,但大静脉断裂,同样十分危险,如颈静脉内呈负压,断裂后立即将空气吸入心腔,而使心脏无血可排,同样可导致当即死亡。

③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血液从创面是点状或片状渗出,几乎无危险性。有时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同时破裂。

按出血的部位分类:

①外出血:受伤后,血液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流至体外,可从体表见到流出的血液,极易识别。

②内出血:深部组织、器官损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器官的间隙或体腔内或经气道、消化道、尿道排出,而未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流出,体表见不到流出的血液,如颅内血肿、肝脾破裂等。有时内、外出血同时存在。

2

常用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用于动脉破裂出血,抢救者用手指将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按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是一种立竿见影的临时止血措施,随即应再选用其他适当的止血方法,如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如:颞浅动脉,面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尺、桡动脉,指动脉,股动脉,腼动脉,胫后及足背动脉。

(2)伤口压迫止血法:用于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出血。伤口覆盖敷料后,以手指或手掌直接用力压迫,一般经10min持续压迫后出血即可停止,再选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3)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较厚敷料后,再用细带或三角巾等加压包扎。

(4)填塞止血法:用于腹股沟、腋窝、鼻腔、宫腔出血以及盲管伤、组织缺损等。用无菌或洁净的布类填塞伤口,填满填紧后再选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5)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动脉破裂大出血时的重要救命方法。

??注意事项:如果使用不当,也可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神经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在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止血带不要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或衣服等做成平整的衬垫垫好,再结扎止血带,注明时间。

B、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在伤口的近端。上肢结扎在上臂的上三分之一段,避免结扎在中三分之一以下,以防损伤桡神经;下肢结扎在大腿中段。也有人主张,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的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结扎的部位。

C、止血带松紧要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过紧损伤局部,过松往往只压迫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

D、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超过2~3h,每隔40~50min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的供血。此时如有出血,仍用指压止血法。松解1~3min后,在比原结扎部位稍低的位置重新结扎止血带,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或肢体已无保存价值,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E、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医院。

F、禁用无弹性的铁丝、电线、绳子等做止血带使用。

G、解除止血带,应在输液、输血与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措施后进行。如组织已明显广泛坏死,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

??注意事项:

不轻易上止血带,不得直接扎在皮肤上,松紧适宜。记录上止血带时间,用红色布条标明,每隔50分钟松解3-5分钟。禁用细麻绳、铁丝、尼龙绳和编织带代替。

3.包扎受伤部位经有效止血后,均应用绷带、三角巾或衣服等替代品进行包扎。

包扎的目的:

1.包扎时施加压力,可起到止血作用。

2.保护伤口,避免再损伤与再污染。

3.固定敷料与夹板。

4.扶托伤肢,减轻痛苦,并有心理安慰作用。

包扎的要求:

1.轻、准、牢、快、美,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加重损伤、出血、污染与痛苦。

2.迅速充分暴露伤口,以便判断伤情。

3.受伤部位不要用水冲洗,不要涂以任何药物。

4.尽可能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再行包扎。

5.避免在受伤部位或坐卧时受压的部位打结。

6.包扎松紧适度,以免滑脱或压迫神经、血管而损伤神经、影响局部或远端血液循环。四肢损伤应尽量暴露末端,以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常用的包扎材料:

(1)绷带(2)三角(3)四头带(4)多头带(5)就便取材如无专用包扎材料,则可就便取材,如洁净的床单、窗帘、衣服等布类均可利用。

3

特殊部位的包扎方法

腹腔内脏脱出的包扎方法:

1.适用范围:当腹部受到撞击、刺伤时,腹腔内的器官(结肠、小肠)脱出体外,这时不要将其压塞回腹腔内,而要采取特殊的方法进行包扎。

2.方法与步骤:先用大块的纱布覆养在脱出的内脏上,再用钞布卷成的保护圈,放在脱出的内脏周围:保护圈也可用吃饭的碗或皮带圆代替,最后用三角巾包扎。

3.注意事项:病人取仰卧位或半卧位,下肢屈曲;尽量不要用力咳嗽,严禁饮水、进食。

4.异物刺入体内的包扎方法:先将两块棉垫放置在异物外露部分的周围,尽可能使其不能摇动,然后将绵垫包扎固定。这样在转运过程中,刺入体内的异物不至于脱落出伤口。异物刺入人体内,切忌拔出异物再包扎。

腹部包扎方法

文本来源:李奇林、王清华、刘斌、蔡学全四位教授编辑的《自救互救急救知识手册》

图片来源:搜狐网

声明:转载图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分享”,告诉T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诊科普系列四自救互救急救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