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措施
外伤救治的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一、止血:1.出血分类:出血分为内出血与外出血。
当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时,称外出血
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出血,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体表见不到在出血,称为内出血。因不易发现,更加危险
2.出血位置判断:
3.止血的目的
A.控制出血
B.保持有效的血容量
C.防止休克
D.挽救生命
E.为成功救治赢得时间
4.止血的方法A.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一般用纱布、绷带包扎好伤口后就可以止血;
B.较大的静脉出血通常用加压包扎的方法也可以止血;
C.动脉出血可用指压法、敷料加压法、填塞法、屈肢加压法、止血带法、钳夹止血法等的方法止血。
5.一般止血法
适用于创口小的出血。
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周围用75%的酒精涂擦消*,然后盖上无菌纱布,用绷带包紧即可。
如头皮或毛发部位出血,应剃去毛发再清洗、消*并包扎。
6.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中等以上的动脉出血。
用手指(拇指)或手掌压住出血血管(动脉)的近心端,使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块上,从而中断血流,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本法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不宜久用。
(1)颞动脉压迫止血法:
一侧头顶部出血——颞浅动脉(同侧外耳门上方,颧弓根部,用拇指或食指压向下颌关节)。
(2)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一侧颜面部出血——面动脉(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端,压向下颌骨面)。
(3)枕动脉压迫法止血法:头后部出血——枕动脉(耳后乳突下面稍外侧,压向枕骨面)
(4)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一侧头面部出血——颈总动脉(气管与同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甲状软骨下方外侧,压向第5颈椎横突)禁止双侧同时压迫。
(5)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肩、腋部、上肢出血——锁骨下动脉(同侧锁骨中点上方,锁骨上窝处,压向后下方第一肋骨面)。
(6)肱动脉压迫止血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或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的搏动点。
(7)尺桡动脉压迫止血法:手部出血——尺、桡动脉(手腕横纹稍上处内外两侧,压向尺桡骨面)
(8)手指出血压迫法:压迫指动脉,手指出血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的血管。
(9)股动脉压迫止血法:大腿以下出血——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处,双手拇指、手掌、拳头,压向耻骨)
(10)足背、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足部出血——足背动脉(足背皮肤皱纹中点,压向跖骨)与胫后动脉(跟骨和内踝之间,压向跟骨)7.填塞止血法对软组织内的血管损伤出血,用无菌绑带、纱布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大块无菌敷料加压包裹。8.压迫包扎止血法
用于静脉、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出血时
方法: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纱布、绵垫放在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包扎时松紧要适宜
既能止血,又不阻断肢体的血流为准
9.止血带法:
用于其他止血方法暂时不能控制的四肢动脉出血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布条止血带两种。
止血带法注意事项:
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应越短越好,一般不应超过1h,最长不宜超过3h;若必须延长,则应每隔1h左右放松1-2min,放松期间在伤口近心端局部加压止血
标记:使用止血带必须在患者的体表做出明显的标记,注明伤情和使用止血带的原因和时间,并严格交接班
衬垫:为避免损伤皮肤,止血带不能直接与皮肤接触,必须用纱布等物做衬垫,并需平整,避免有皱褶
松紧度: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原则。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又要避免造成软组织的损伤
部位:扎止血带应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尽可能靠近伤口。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
解除止血带: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缓慢松开止血带,切忌突然完全松开,并应观察是否还有出血
10.加垫曲肢法
用于前臂和小腿的出血,在肘窝、腘窝处加垫(如一卷绷带),然后强力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等缚紧固定。对已有或怀疑有骨折或关节损伤者禁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