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肢体缺血是指短期内肢体动脉供血障碍导致肢体缺血状态,多见于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硬化急性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分离累及肢体动脉,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等,以动脉栓塞最为常见。
2、动脉栓塞局部变化:血栓停留在动脉分又部位,阻断动脉血流引起肢体严重缺血。下述三方面机制更加重肢体缺血:①动脉血栓蔓延,血栓远端常易出现继发血栓,更加重缺血。早期积极抗凝治疗,可预防血栓蔓延;②局部代谢产物聚集,组织水肿,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③细胞水肿,引起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管腔严重狭窄和闭塞,加重组织缺血和静脉回流障碍。
3、动脉栓塞的全身变化:(1)肾功能损害:动脉栓塞病例常伴有全身性疾病。Haimovici报道血供建立后,1/3病例死于代谢相关并发症。再灌注损伤三联症为:外周肌肉坏死、肌红蛋白血症和肌红蛋白尿,可引起急性肾衰竭。(2)代谢产物聚集,引起全身变化:高钾血症、高乳酸血症、肌红蛋白血症和细胞酶如sC0T升高,提示横纹肌缺血溶解。当患肢血供建立后,这些积聚在缺血肢体的代谢产物可突然释放人全身血液循环中,造成严重酸中*、高钾血症和肌红蛋白尿。
4、急性动脉栓塞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6P征:无脉(pulselessness)、苍白(palor)、疼痛(pain)、肢体发冷(coolness,poikilothermia)、感觉障碍(paresthesia)和运动障碍(paralysis)。
5、动脉栓塞定位诊断:根据体检四肢动脉触诊,可初步判断动脉栓塞部位。
6、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多普勒听诊,可把肢体缺血严重程度分成四级:I级为轻度缺血,药物治疗常取得较好疗效;II级为肢体活力受到威胁需尽快治疗;III级为肢体活力受到威胁需立即治疗;IV级常伴有肢体坏疽而需行截肢术。
7、非手术治疗是手术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法。适用于:伴发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腘动脉远端小腿动脉栓塞且间跛距离大于m以上;栓塞时间超过1周且无明显症状者。
8、手术适应证:经确诊的发生于腘动脉以上的急性动脉栓塞,均应行动脉切开取栓术,除非患者濒临死亡或肢体已坏死。手术应尽早实施,而不应浪费时间于检查,手术能在有造影条件下进行最好。
9、术前准备:应按急诊手术争分夺秒,确诊后应立即送手术室,尽早解除肢体缺血,而不必浪费时间于检查。术前准备包括:①术前心电图:了解心脏情况并尽可能改善心功能;②术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③术前血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尽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低钾血症时补钾不宜过多、过快,以防血流恢复后坏死组织及代谢产物大量入血造成代谢性酸中*和高钾血症;④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⑤术前静脉推注肝素20mg,以防继发血栓形成和(或)蔓延。
10、手术方法:(具体手术方式不在赘述)一般均行股动脉切开取栓,近端和远端的血栓都能通过Fogarty导管取出。手术结束有造影条件可立即行股动脉穿刺造影,了解远端血管通畅情况。如为主动脉骑跨栓,应同时解剖暴露双侧股动脉。上肢急性动脉栓塞可行肱动脉切开取栓术。
11、其他引起急性肢体缺血的疾病包括:(1)动脉硬化急性血栓形成。(2)主动脉夹层分离累及下肢血管。(3)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本笔记主要参考实用外科学及*家驷外科学,图片主要来源于奈特解剖图谱及外科手术技巧)
袖手天涯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