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微循环若不畅,全身脏器易损伤
TUhjnbcbe - 2022/4/1 14:42: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微循环

人体的第二“心脏”

天气寒冷时,你是否有过身上感觉暖和但手脚却冰凉的感受?

这其实是身体自我保护功能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微循环系统存在的价值。专家解释说,人体各个器官所得到的血液都来自心脏收缩泵出的血液,但是越到身体末端,血液的动能就越小,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微血管的二次调节来推动血液的流动。

微循环的动力来自血管壁外层的周细胞,研究发现,周细胞有一定的收缩功能,可以促进血液流动。血液从微动脉进入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在这一区域进行物质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被输送到各种组织细胞,来维持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而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进入血液,完成物质交换之后的血液流入微静脉,再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微循环的物质交换过程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微循环功能障碍或者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减少时,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组织器官的需要,代谢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各组织器官功能不全或者衰竭,成为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微循环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微循环

区别于其他循环

微循环跟其它一般循环不同,它具有“双重性”,即在属性、形态、功能、代谢、调节方面,既具有一般循环系统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殊性。

属性方面

微循环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属于循环系统;同时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和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以及毛细淋巴管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重要支架的立体结构,因此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哺乳动物中不存在没有微血管的脏器,也没有完全脱离实质细胞而单独存在的微血管。

形态方面

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形态上呈空腔管状,便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这是脉管的共同形状。但各脏器微血管的排列、形态和结构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如小肠绒毛、肺泡、肝、骨髓微血管的排列、形态和结构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脏器的不同部位,如脾脏其小体和髓质部位的微血管形态都各具特点。

功能方面

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全身的循环血液除部分流经动、静脉短络支外,几乎全部经过微血管,是细胞、组织和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代谢方面

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种特征。

调节方面

微循环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同时组织内的微循环血管平滑肌,还可以根据机体血压的波动,发生相应的收缩和舒张,以保证微循环内血流量的稳定,维持微循环血流通。

微循环

四个特点

微循环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它的四个特点:

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很细,直径7-9微米,只有发丝的1/20,只能够允许1-2个红细胞通过。

微血管管壁很薄,只有一张纸的1/,这一特点有助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人体大概有亿条微血管,从头皮到指尖到脚掌,无处不在,加起来约有9.6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24小时流动总里程达26.4万公里,是长江和*河长度总和的20多倍。

血液在微血管中流速很慢,大约为每秒0.4-1毫米,因此更易形成栓塞,成为阻碍血液流动的“路障”。

微循环

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微循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如果功能受阻,堵到哪儿,哪儿遭殃,它的通畅与否关系到体内重要脏器能否正常发挥功能。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伟说,各种不良生活习惯或疾病导致微循环障碍后,很可能引发相应脏器的不适症状或功能受损等。

微循环系统连通全身,局部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改善,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引发休克。在休克早期,微循环处于缺血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尿量减少、出冷汗等低血压症状;进入微循环淤血期后,动脉血无法进来,静脉血无法回流,患者皮肤就会从苍白转为发绀(青紫色),特别是口唇和指甲,这属于休克中期,此时局部组织胺、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不仅会加大血液黏稠度、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还会加重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治疗,休克晚期即为微循环衰竭期,临床表现包括意识改变(烦躁、淡漠、谵妄等)、皮肤湿冷和花斑等,此时体内多器官发生功能衰竭,必须进行急救。

微循环

改善的方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平常人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保证血液的顺畅流动,这是改善微循环的最好方法。

健康饮食

适当控制糖及脂肪摄入,健康的饮食有助于保持血管壁弹性,而添加糖或脂肪类的食物最易给又薄又细的微血管“添堵”,同时还要拒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适当运动

即使只是起身蹦一蹦,快步走10分钟,都利于心脏更有力地泵血,改善大血管和微循环的血流状况。

局部增温

当人体微循环血流变慢,可通过泡脚、搓手等局部加温的方式缓解。

遵医嘱

在必要情况下,可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以及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

资料来自于人民网、辽宁医疗、百度文库和个人图书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循环若不畅,全身脏器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