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性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疾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PAD)和肾病病理基础,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普遍。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炎症性血管病变,主要影响动脉内膜,由于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外观像小米粥样的斑块,导致动脉变窄变硬、弹性降低、阻碍血流,继而造成器官缺血损伤。
AS的发展是一个缓慢持续进行的过程,初期动脉粥样硬化常无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当血栓严重阻塞血管时,会诱发严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疾病。
除去年龄和家族病史外,具有胆固醇水平异常、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吸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高危因素人群更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公布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估算年全球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近20亿人,而估算我国有近2.7亿!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全球和地区患病率、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
早期的可以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症状严重时也可以经外科手术(俗称“搭桥”)或介入(俗称“放支架”)治疗。
由于临床使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存在肝肾损伤、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如何攻克它成为临床医学的研究重点。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一直在探讨新的防治方式,而干细胞疗法的出现成功解决这一难题。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临床试验中研究最广泛的干细胞,已被证明有旁分泌作用,能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调节免疫应答、发挥抗炎功效;调节脂代谢、促进胆固醇摄取和胆固醇逆向转运;保护内皮细胞,控制斑块稳定性。
调节免疫应答: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无论是先天性免疫还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对免疫细胞的作用调节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通过减少浸润的炎性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其活化、并改变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打破M1/M2的平衡、调节T/B细胞的免疫平衡调节等调节免疫应答。
调节脂代谢:巨噬细胞表面的SR摄入oxLDL-C,形成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限速步骤。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影响巨噬细胞进而影响血脂代谢。同时,其可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改变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能力,促进胆固醇摄取和胆固醇逆向转运。保护内皮细胞: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变化。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修复患病的内皮细胞和改善内皮功能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激活p38MAPK途径分泌IL-8,或旁分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对oxLDL处理的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总结
总之,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轻内皮功能障碍、降低血清脂质水平、抗炎并稳定现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使得其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未来研究的理想选择。目前相关研究均是动物试验,未来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应用于临床时,安全性是首要的考虑因素。标准化的细胞培养条件和限制繁殖持续时间可以降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可以避免肿瘤的发生。
目前,虽然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尚未在临床试验中开展,但是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其他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这间接证明了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可行性。
免责声明
凡本平台转载的图片、文章、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仅用于个人学习及科普推广,采用的非本平台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函告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能迅速采取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