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院外循环骤停(OHCA)复苏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肺复苏损伤,然而,其发生率、损伤类型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
方法和结果:该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在OHCA复苏成功后6小时内对患者进行了头盆猝死CT扫描以评估复苏相关损伤的发生率。主要结局包括全部损伤和紧急损伤(如器官破裂)。探索性结局为机械心肺复苏相关损伤及出院存活率。例OHCA患者(年龄56±15岁,女性占30%)中,58%进行了常规心肺复苏,总心肺复苏时间为15±11分钟。复苏相关损伤发生率很高(81%),其中15例(14%)发生紧急损伤。发生复苏损伤的患者年龄较大(58±15岁vs46±13岁;P0.),但与无复苏损伤患者相比,其基线特征和存活率相似。机械按压组胸骨骨折发生率(36%vs12%,P=0.),移位性骨折发生率(18%vs1%,P=0.),但存活率无差异(46%比41%,P=0.66)。
结论:OHCA复苏患者中,头-盆-CT扫描确定了大多数患者的复苏损伤,近七分之一的患者发生紧急并发症,一半患者发生广泛肋骨损伤。这些数据表明,CT扫描可能具有评估OHCA病因之外的额外诊断价值和治疗意义。这些重要发现也提示需要在没有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考虑到某些致命结局。
表1基线临床特征和院外循环骤停特征
图1包括紧急损伤在内的复苏相关损伤
表2复苏相关损伤(n=例患者)
图2心肺复苏并发症的放射学举例。(A和C)前纵隔血肿(图A箭头)和与股动脉动脉导管(图C箭头)相关的左大腿内侧间隙血肿(圆圈),均显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大量输血后主动外渗。(B)广泛肝被膜下血肿,伴多个活动性外渗灶(圆圈、箭头处)和因多次输血预后不良及最终出血灶自动堆积而进行保守治疗的撕裂伤。(D)1例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综合征患者经长时间复苏后,右下叶肺撕裂伤(箭头)合并双侧肋骨和胸骨骨折。
图3肋骨骨折的解剖分布
按肋骨编号(左)和整个肋骨(右)分布的肋骨骨折的横断面(前外侧0~72°;外侧73~°;后外侧~°)。数字以肋骨骨折总数的百分比表示(N=);圆圈大小与出现骨折的解剖部位频率成正比。
参考文献:
KaratasakisA,SarikayaB,LiuL,GunnML,KudenchukPJ,GatewoodMO,MaynardC,SayreMR,CountsCR,CarlbomDJ,EdwardsRM,BranchKRH.PrevalenceandPatternsofResuscitation-AssociatedInjuryDetectedbyHead-to-PelvisComputedTomographyAfterSuccessful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Resuscitation.JAmHeartAssoc.Feb;11(3):e.doi:10./JAHA...EpubJan19.PMI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