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僵硬度增加引起的压力脉动过度传递可能导致末梢器官的微循环损伤(靶器官损伤[TOD]),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风险。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动脉僵硬度升高可促进靶器官损伤,并部分调节靶器官损伤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示减轻动脉僵硬度可降低靶器官损伤和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负担。
研究方法与结果
研究人员将名弗雷明翰研究参与者(平均年龄50±15岁,54%的女性)的TOD(定义为蛋白尿和/或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大)患病率和发病率与动脉硬度测量(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平均动脉压、中心脉压)相关联。继而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通过不调整与调整动脉僵硬度测量值,将TOD的存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联。横断面,动脉硬度越大,TOD患病率越高(调整后的比值比在动脉硬度测量中每SD增量为1.23~1.54,P0.01)。前瞻性地,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增加与白蛋白尿事件相关(优势比值1.28,95%CI1.02~1.61;P0.05),而高平均动脉压和中心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相关(每SD的优势比分别为1.37和1.45;P0.01)。随访中,名参与者中有人经历了首次心血管疾病事件。TOD的存在与发生CVD的危险性增加33%(95%CI0-77%;P0.05)相关,经基线动脉硬度测量调整后,其风险降低了5~21%。研究结论
动脉僵硬度升高与TOD的存在有关,并且可能部分调节TOD与CVD事件的关系。我们在一个大型社区样本中的观察表明,减轻动脉僵硬可能会降低TOD的负担,进而降低临床CVD发生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