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不开刀也能治好心脏瓣膜病的小夹子
针对不能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心脏瓣膜病变,近年来国内外一直在研发经心导管微创手术。
这种手术是从外周血管,如腹股沟处的股动脉,插入纤细的心导管,循着血管抵达心脏,然后放置人工心脏瓣膜或者局部进行修复。经心导管瓣膜修复手术创伤小、疗效立竿见影,能造福年老体弱的病人,即便是一般状况好、能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也对其无比向往,势必成为未来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主流。
然而,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人体股动脉的直径最多有1厘米,要在这么局限的血管内输送空心导管,同时还要在其中预先放置人工瓣膜或修复装置,到达心脏之后再释放操作,精细度比在鼻烟壶里画《富春山居图》还要高出N个数量级!何况,鼻烟壶是死的,人的二尖瓣可是分分秒秒都在啪嗒啪嗒活动的!
由于难度过大,虽然针对二尖瓣的经心导管微创手术器械的研发如同雨后春笋,但目前成气候的只有一家国外的世界五百强公司。
这家公司研发了二尖瓣钳夹术,也就是把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中间部位用类似钉子的夹子揿牢,手术过程跟订书机装订过程差不多。将二尖瓣开放时原本椭圆状的出口弄成眼镜状,瓣口面积缩小,反流随之得到改善。这种微创修复无须全身麻醉,手术之后恢复迅速,更重要的是,无论病人肝肾功能如何、是否合并其他疾病,都可以实施。
然而,国内绝大多数病人没有享受它的福气。
首先,这个二尖瓣钳夹价格很高,不算手术费和住院费,一只二十余万元人民币;其次,对手术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心血管临床中心才有条件做;再次,因为其原理类似订书机,术中一旦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瓣膜撕裂、破损;最后,夹子的位置要求非常精准,必须钉在前叶和后叶毗邻边缘的正中间,就好比书本装订时得订在边上的居中位置,如果订的位置太靠近里面,就没办法翻页,这扇门打不开,二尖瓣反流就变成了二尖瓣狭窄,如果订在了边上,没居中,书页也会散开,无法明显改善二尖瓣的反流程度。更悲催的是,这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目前并没有意向在中国市场推广这个项目,二尖瓣钳夹术在国内只能零星试用。
我的年轻同事高远是一位心脏介入医生,他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参与过二尖瓣钳夹术实际操作之后,觉得这项技术的完善程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前来询问的病人络绎不绝。
在跟病人反复解释了很多次之后,高远意识到,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研发呢?我们可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做出更好的、更易于推广的微创二尖瓣修复装置!
说干就干,高远拉着我们几个同事反复协商、讨论、摸索和论证,居然给我们几个臭皮匠想出来一种新型小夹子,如果设想成为现实,那么,我们研发的这种心脏瓣膜小夹子更小巧,操作也极其便捷,更重要的是,这种小夹子是真正卡住瓣膜边缘,不会侵犯其组织,对瓣膜没有损伤,并且可反复取卸,对瓣膜毫发无损。而且,这种小夹子不但适用于二尖瓣,还能用于治疗三尖瓣反流。高远是主导人,在这个发明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前后磨合了大半年,今天在动物身上正式开始实验,我怎能不去现场?
想到这里,我拎起包:“我快去快回,最多半个小时,你要是今天触霉头(沪语,倒霉、遭殃的意思)触到家,就让Happy一个人在家待一会儿!”因为我家两个医生,为了兼顾家庭主妇角色,我英明神武医院步行不到十分钟的地方,关键时刻,优势凸显。
医院我就接到期盼了半天的高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