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多可怕?
许多人可能并不特别清楚,
甚至有些病人自己都不加以重视。
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
糖尿病足算得上最触目惊心的一种,
它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医院副院长、大外科主任曾庆黎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发病率已高达9.7%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1糖尿病足有哪些表现?
曾庆黎教授:最主要的表现是溃疡,一旦出现溃疡,之后再出现感染,几个月都不愈合,诊断糖尿病足就基本没问题了,但这已经是糖尿病足的晚期了。
早期可以有血管病变,还有神经感觉的减退,这种情况很难被早期发现。另外脚经常感觉到凉、麻木,甚至一碰就疼。
糖尿病足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疼痛,走路时感到脚痛,休息一会可以缓解,但继续走路时再次出现疼痛。这说明血管已经出现闭塞或者阻塞了,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可以走长距离的路,临床上叫做间歇性跛行。
有些病人睡觉,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往往出现另外一种情况:疼得睡不着,我们管这种表现叫静息痛。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病人患肢缺血已很严重了,离坏死截肢不远了。
2哪些危险因素会导致糖尿病足?
曾庆黎教授:糖尿病足跟糖尿病的病程有直接关系,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病。
首先神经病变会导致脚的感觉变迟钝,穿新鞋磨脚时我们会感到脚疼,泡脚水过热时我们会感到烫脚,但糖尿病人都感觉不到,要等磨坏了或者烫坏了以后才会发现。
另外,高血糖会导致血管闭塞和狭窄,如果再加上高血脂、高血压或者抽烟致动脉血管硬化等危险因素,血管的病变会更加严重。并且糖尿病人本身伤口就不容易愈合,一旦合并感染,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现象,严重时需要截肢。所以早期控制好血糖,可以避免病情发展到截肢。
3糖尿病足需要做哪些检查?
曾庆黎明教授:在医院里会做一些神经方面的检查。最简单的就是用大头针或者曲别针来测试局部的感觉,看是否有感觉减退。
血管方面,比较简单的是同时测量上肢和下肢的血压。正常情况下,下肢离心脏远,股动脉比肱动脉粗,血压会高于上肢。用下肢的收缩压除以上肢的收缩压,得到的数值应该大于等于0.9。一旦这个数值小于0.9,就说明下肢血管有阻塞了。
还有一些检查,包括B超、CTA。血管造影和B超、CTA是有区别的,前者可以在检查的同时做治疗,也就是做球状扩张或者放置支架,后者就是单纯无创的检查,主要作用是做诊断。因此可以先用超声、CTA来诊断疾病,后做血管造影可以结合治疗,这样可以避免多次有创操作,比较安全。
4
如何自己判断糖尿病足发展到什么程度?
曾庆黎教授: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判断糖尿病足的程度,病人可以摸足背上的动脉,如果感觉得到动脉是一跳一跳的,就说明动脉搏动还可以,还不到需要外科积极治疗的程度,但这并不代表病人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