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很多人选择用刮痧的方式来祛除身上的湿气。
家住东阳市江北街道的王先生就是刮痧大*中的一员。
王先生今年43岁,用刮痧的方式来除湿也不是第一次了。但上周的经历让他对刮痧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因为那次刮痧,差点让他丢了性命!
男子刮痧除湿
竟被紧急送院
6月23日,下班后的王先生回到家中,工作了一天的他感到有些疲惫。吃过午饭后,为了让自己放松一下,他将自己的刮痧板拿了出来,准备刮刮痧,除除身上的湿气。
想法有了,王先生很快便调整好坐姿,脱掉上衣,左手撑着大腿,右手紧握刮痧板,就开始在自己的后颈处刮起来。
刮痧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刮的部位有没有什么讲究?这些王先生一概不知,感觉只要用力刮出痧来,皮肤泛红,就能起到除湿的效果。
就这样,刮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王先生的后颈处已是泛红的一片。从镜子中看了看自己后颈的情况,确认已经出痧了,王先生这才心满意足的收拾起刮痧工具,悠闲的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
第二天,临近晚上十一点,妻子发现王先生的脸色越来越不对劲,王先生自己也捂着头不断的说自己头晕。还没等妻子再次询问他的状况,突然,“扑通”一声,王先生晕倒在了地上。
一旁的妻子赶紧拨打了,不多时,王先生便被医院。
四肢瘫痪,神志不清
王先生情况万分危急
当王先生医院的急诊科时,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了。不但出现言语不利,口齿不清的症状,四肢也变得麻木无力,甚至出现了意识下降,神志不清的情况。
在急诊抢救区,医生为王先生进行了相关检查,颅脑CTA提示基底动脉闭塞。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的会诊后,初步考虑王先生为急性脑梗死。
经过进一步的诊断后,医生最终确认了王先生的症状。病症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王先生的情况已经容不得半点拖延,神经内科的医生也在第一时间待命,他们要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极力让王先生转危为安。
凌晨3点,由神经内科李文臣副主任医师上台,为王先生行脑血管造影、脑梗死动脉取栓术。
核对完患者身份,李医生取患者右股动脉为穿刺点,置入动脉鞘,行左侧椎动脉造影。发现左侧椎动脉V4段夹层,基底动脉主干闭塞。
手术在紧张而缜密的进行着,而手术室外王先生的妻子也在焦急的等待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终于,手术台上,李医生使用取栓支架锚定后将中间导管到达基底动脉,并进行抽吸。观察15分钟,多次造影见患者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通畅,手术成功!
术后的王先生又进行了颅脑CT复查,随即送至急诊ICU监护治疗,同时医生也嘱咐要注意穿刺处及右足动脉搏动及血压情况。
为什么王先生好端端的会突发急性脑梗死呢?
原来,那天王先生用刮痧板刮后颈过于用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损伤到了椎动脉内膜,导致血液进入形成夹层,并逐渐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掉至基底动脉,便导致血管闭塞,最终诱发脑梗。
刮痧应注意什么?
目前王先生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康复中。而他的经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的确,刮痧对于我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它的好处也有很多,比如促进代谢与*素的排出、疏通经络脉络、调节脏腑功能。
但在刮痧时也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事项,不然就会适得其反,产生不良的后果。
哪些人不宜刮痧?
1.刮痧是直接摩擦皮肤的行为,虽然可以有效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是也会导致皮下组织充血,甚至会加重心肺肝肾等器官的负担,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或肝功能不全、身体浮肿的患者最好不要刮痧。
2.孕妇不宜进行刮痧治疗,因为会有流产的风险。
3.刮痧治疗时会刮蹭皮肤并使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皮肤会有淤青或黑斑等痧痕的表现,所以凡是有溃疡、疖肿、肿包、斑疹等皮肤病问题的患者不适宜刮痧,他们的皮肤本身就很脆弱,刮痧会加重感染的可能。另外有接触性皮肤病或者带有传染性皮肤病的患者也不要进行刮痧治疗,因为容易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4.醉酒、过于疲劳或者处于过饥过饿的状态都不适合刮痧,在这个状态下人的身体是比较虚弱的,此时的刮痧治疗会使血液流向体表并造成内脏有效循环血流量骤减,最终引发虚脱或休克的问题。
5.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或者再障等血液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刮痧,因为刮痧会导致皮下大面积出血并有出血不止的危险
6.骨折或扭伤患者的患处不宜刮痧,因为会加重患处的水肿或炎症症状,减缓伤口愈合的速度。
刮痧后应注意什么?
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出痧后30分钟忌洗凉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冬季应注意保暖。
2.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
来源:网络
右下角,您点一下在看
小编工资涨1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