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从操作到解读,一文弄懂。
临床常说的血气指的是动脉血气,临床上一般需要同时开动脉采血、动脉采血器、血气分析/组合的医嘱,对于重症的病人需要每天复查。临床上动脉血气分析主要用于评估呼吸功能、酸碱失衡、电解质水平、循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有助于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诊断;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昏迷的鉴别诊断;呼吸机的应用、调节、撤机;呼吸治疗的观察;酸碱失衡的诊断。一、动脉采血及血气机操作步骤①血气针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采血量0.5-1.5ml,血气针的针头扎进橡皮塞内避免进空气;②血气机:选择动脉血按钮,点击开始,进样针自动伸出,此时移除采血针的针头,推出一滴血,保证前端无空气,进样针顶端尽量伸入血样底部,避免进样时吸入空气,进样完成后移除血气针针管,进样针自动回缩;③输入患者信息,体温,切换模式,输入吸氧参数,打印检查结果。二、动脉血气分析主要指标及临床意义项目具体内容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pH体液内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7.35-7.45反映体液总酸碱度的指标,受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影响。酸中*:pH<7.35;碱中*:pH>7.45pH正常也不能排除酸碱紊乱的存在(代偿性、混合型酸碱紊乱)PO2氧分压: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80-mmHgPaO2<60mmHg呼吸衰竭;PaO2<40mmHg重度缺氧。PCO2二氧化碳分压:血浆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35-45mmHg平均40mmHg判断人体通气状态的唯一指标,衡量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受呼吸调节。PCO2>45,呼酸,↑通气不足;PCO2<35,呼碱,↓通气过度;HCO3-实际碳酸氢根(AB):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3-值标准碳酸氢根(SB):动脉血在38℃、SaO2%时测得的HCO3-值22-27mmol/LAB=SB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受肾脏调节。HCO3-↓,AB=SB,代酸;HCO3-↑,AB=SB,代碱。HCO3-↓、AB<SB,呼碱。HCO3-↑、AB>SB,呼酸。BE碱剩余:表示血浆碱储量增加或减少的量±3mmol/L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BE负值↑,代酸;BE正值↑,代碱。SaO2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与能结合的最大氧量(氧容量)的百分比。95-98%反应血液中实际氧含量SaO2的变化趋势与PO2一致。如果不一致,说明血气结果存在误差,如混入空气或静脉血等。PO2/FiO2(OI)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2)除以吸入氧浓度(FiO2)所得到的百分比-mmHg使器官组织得到足够氧气,以便进行氧合作用的重要指数。是呼吸治疗的重要目标。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mmHg;ARDS诊断标准<mmHg。注: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氧含量(CaO2)三、判断呼吸衰竭类型及给氧浓度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储留的综合征。诊断: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PaO28kPa(60mmHg)和/或PaCO26.67kPa(50mmHg)时可确诊为呼吸衰竭。临床常根据动脉血气结果将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和Ⅱ型。类型判断标准含义发生机制Ⅰ型呼衰(低氧血症型)PaO2<60mmHg;PaCO2正常或↓缺氧不伴CO2潴留;或伴CO2降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肺动-静脉样分流)Ⅱ型呼衰(高碳酸血症型)PaO2<60mmHg;PaCO2>50mmHg缺氧伴CO2潴留单纯肺泡通气不足Ⅰ型呼衰:予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短时间内间歇高浓度氧(>50%)气吸入;Ⅱ型呼衰:予低流量(1~2L/min)或低浓度(<35%)持续吸氧。吸氧条件下判断有无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50mmHg→吸氧条件下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50mmHg→计算氧合指数OI<mmHg→呼吸衰竭四、酸碱失衡类型酸碱失衡代偿机制:化学缓冲、离子交换、呼吸调节、肾脏调节。1.单纯性酸碱失衡:呼吸性酸中*(H2CO3增多使PH值下降)、呼吸性碱中*(因H2CO3下降使PH值升高)、代谢性酸中*(血浆HCO3-下降)、代谢性碱中*(血浆HCO3-增多)。2.混合性酸碱失衡:呼酸并代酸、呼碱并代碱;呼酸并代碱、呼碱并代酸、代酸并代碱;呼酸并代酸并代碱,呼碱并代酸并代碱。五、血气分析判读步骤首先,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判断所检测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判断各个数值的临床意义。Stp1.根据pH值判断是否存在酸碱失衡:原发失衡常常决定pH偏酸或偏碱pH<7.35→酸血症pH>7.45→碱血症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代偿原发酸中*原发碱中*Stp2.根据PO2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衰竭PO2<60mmHg→呼吸衰竭吸氧状态时,PaO2>60mmHg。PaCO2<50mmHg,氧合指数<mmHg→呼吸衰竭;PaCO2>50mmHg→吸氧条件下Ⅱ型呼吸衰竭。Stp3.根据PaCO2判断呼吸性Stp4。根据HCO3-判断代谢性PaCO2↑,原发呼酸PaCO2↓,原发呼碱HCO3-↓,AB=SB,代酸;HCO3-↑,AB=SB,代碱。HCO3-↓、AB<SB,呼碱。HCO3-↑、AB>SB,呼酸。Stp4.根据BE判断代谢性BE负值↑,代酸;BE正值↑,代碱Stp5.看酸碱失衡的代偿代偿规律:PaCO2、HCO3-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化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性变化(继发),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反则为混合性酸碱失衡,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同,可以使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原发失衡变化大于代偿性变化,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酸碱失衡的代偿有一定限度。预计代偿公式七、血气与临床不符合常见原因实例1:实例2:临床实例1:初步判读:①PH正常,可能正常或代偿状态;②患者处于吸氧状态,PO2正常,PCO2<50mmHg,此时看氧合指数PO2/PiO2=<,提示呼吸衰竭;③PCO2正常,没有呼酸或呼碱;④AB=20.5,SB=21.3,AB≈SB,HCO3-↓,代酸;BE低于负值,代酸。综合判断为代酸。临床实例2:初步判读:①PH>7.45,碱中*;②患者处于吸氧状态,PO2>60,PCO2>50,提示CO2储留,为Ⅰ型呼衰;③PCO2↑,呼酸;④HCO3-↑,AB>SB,呼酸;BE>3高于正值,代碱。综合判断为代碱合并呼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