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三种类型的通路装置直接把药物输送到靶器官(例如大脑、肝、头颈部、盆腔)或肿瘤。参阅肿瘤护理学会主编的《肿瘤治疗通路工具指南——护理实践与教育》,以获得更过信息。
(1)装置类型
(a)经皮股动脉或肱动脉插入的短期动脉导管(通常由介入放射专业人员置入)。
(b)通过手术置入的长期导管,被用作外隧道式导管或与植入式输液港连接。
(c)植入式动脉输液港,长期治疗使用。
(2)优点
(a)增加肿瘤对药物的暴露,产生更好的疗效而副作用更少
(b)由于药物最初作用的主要部位是靶病灶,被认为是局部治疗,因此避免了首过效应(即到达全身循环之前药物浓度已经大大下降)。
(c)作为新辅助治疗时,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
(3)缺点
(a)由于化疗药物进入全身循环比较少,增加远处转移的危险。
(b)导管或输液港植入时需要执行手术程序或特殊放射显影设备。
(c)需要动脉泵的专业护理教育。
(d)经皮植入动脉导管治疗,需要严格限制患者的活动3~7天。
(4)潜在并发症
(a)出血
(b)动脉栓塞
(c)疼痛
(d)泵堵塞或故障
(e)肝动脉损伤
(f)动脉导管渗透或损坏
(g)对胶布或敷料的皮肤反应
(h)导管易位/脱出
(5)护理干预
(a)穿戴合适的PPE。
(b)监测出血的症状/体征,包括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PT)。
(c)监测置管位置有无感染,出血、导管移位/脱出的征象,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水肿、外周动脉搏动消失和不能输液。
(d)监测堵塞的征象,包括不能冲管或回抽血液,腹部疼痛,或受累肢体颜色、动脉搏动、体温改变等。如果患者在家输液治疗,提供关于泵和导管护理的健康教育。遵循泵生产厂商的推荐进行置泵操作。
鞘内(IT)/脑室内给药注意:由于潜在的致命性神经*性,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禁止鞘内给药(例如长春新碱)。
(1)优点
(a)提供更均匀的脑脊液药物浓度
(b)可通过血脑屏障
(c)可用于提取脑脊液标本,给予麻醉剂和抗生素
(2)缺点
(a)需要行腰椎穿刺或外科手术来放置脑室装置
(b)一般需由医生或经专业培训的注册护士来连接并给予化疗药
(3)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力增高、头痛、神经紊乱、嗜睡、恶心、呕吐、谵妄和感染
(4)护理干预
(a)穿戴合适的PPE。
(b)观察置管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c)评估患者有无头痛或其他颅内压增高的征象。
(d)使用无菌操作技术连接Ommaya储药盒。装于储药盒内的药物必须是不含防腐剂的。
(e)禁止使用Vacutainer真空管抽取脑脊液:快速抽取脑脊液可能会损害脑室脉络丛。避免空气栓塞。
未完,待续~
文章摘自:《化学治疗与生物治疗实践指南及建议(第3版)》
以上信息仅供专业人士阅读和运用
《化学治疗与生物治疗实践指南及建议(第3版)》
内容
提
要
《化学治疗与生物治疗实践指南及建议(第3版)》共分为九章,分别是概述、癌症治疗目标与责任、抗肿瘤治疗原则、给药基本原则、细胞*性药物治疗的急性反应、癌症治疗患者的护理、癌症治疗的副作用、治疗后护理、护理培训与管理,后还有九个附录,内容非常全面,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引用了大量研究数据,相信一定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管理者、肿瘤科护士有所帮助。毕竟本书出版于年,有一些药品或者理念还在不断更新,希望大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取舍。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