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动脉内膜剥脱术和人工血管旁路术被作为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经典术式,但其存在着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近年来,腔内治疗技术以其微创的特点逐渐为临床所采用。在近期举办的相关学术会议上,来自医院血管外科的徐欣教授结合“髂动脉闭塞的腔内开通技巧”这一主题,对如何提高腔内治疗术后髂动脉通畅率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通过评估患者情况来判断
完全适应腔内治疗:腹主动脉远端或髂总动脉(CIA)或髂外动脉狭窄≥50%,合并中度跛行及主要组织缺损(直径2~6mm),和/或药物或步行疗法失败后平均静息跨狭窄压力差>5mmHg;髂内动脉(IIA)狭窄≥50%并发中重度臀部症状或髋关节跛行或主要组织缺损(直径2~6mm),和/或平均静息跨狭窄压力差>5mmHg;症状非常不明显的主髂动脉疾病,需其他血管通路(如:机械循环支持)。
相对适应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狭窄≥50%,合并生活或工作受限的跛行(主要组织缺损直径2~3mm),药物和步行疗法未明确失败,腔内治疗风险获益是有利的;IIA狭窄≥50%伴血管萎缩。
不适应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狭窄<50%,伴轻度跛行(主要组织缺损直径1mm);无症状主髂动脉狭窄,无需为其他目的推进大口径的干预器材。
通过技术来判断
1、入路选择
髂动脉闭塞:左肱动脉入路(常用入路);
髂动脉双侧开口病变:双侧股动脉入路;
髂总动脉闭塞:对侧逆行入路;
髂外动脉闭塞/重度狭窄:根据情况选择顺行交叉入路;
髂外动脉远端病变:对侧股总动脉入路可能更加妥当;
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病变的近、中端闭塞:同侧逆行入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多个位点入路。
2、导丝选择
严重钙化:建议选择0.”型号导丝;
大部分髂动脉支架:可选用0.”型号导丝;
极少部分髂动脉支架:选择0.”型号导丝;
扭曲及复杂的髂动脉:可选亲水性导丝。
3、球囊选择
球囊长度:要求覆盖病变;
球囊大小:应小于同部位主动脉管径;
适度选用小球囊、顺应性良好的球囊,便于通过闭塞病变,防止过度扩张后髂动脉钙化斑块脱落或撕裂,引发髂动脉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4、支架考量
球囊扩张支架:适用于开口病变;
自膨式支架:适用于逐渐变细的血管;
覆膜支架:适用于开口病变、严重钙化、附壁血栓等情形。
选择支架应综合考虑术后的长期通畅率、血栓的处理、破裂的预防和精准的定位等多方面因素。
髂动脉闭塞开通的经验
首先考虑主髂动脉闭塞的病变性质,是闭塞还是狭窄还是继发性血栓或多种因素共同形成。采用溶栓或吸栓等减容手段,能显露出动脉真实病因,减少置入物的使用,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
其次较长段严重钙化,建议选用小于主动脉管径的球囊行PTA,一旦出现髂动脉破裂或夹层等严重并发症,应立即放置覆膜支架,覆膜支架的管径>主动脉,并完全覆盖病变段动脉并注意在病变区外近远端>1cm。
总 结
腔内治疗术前应进行可行性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临床、解剖学情况判断患者是否适用于腔内治疗;通过考虑技术方面因素判断该使用哪些腔内治疗方式。主髂动脉闭塞常常合并股动脉及以下血管的病变,治疗上用单一种方法很难达到满意的结果,术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并结合多种手术方式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