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专家共识
TUhjnbcbe - 2020/12/17 17:26: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m.39.net/pf/a_4454953.html

作者期刊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下肢动脉CTA扫描技术专家共识协作组.

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53(2):88-92.

研究背景

下肢CTA检查是用含碘对比剂和CT成像设备进行动脉疾病评估及诊断的成像技术。

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可以初步取代DSA用于下肢动脉狭窄的诊断。

在下肢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决策等方面呈现出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目的

旨在规范下肢CTA的检查技术、提高影像质量和指导临床应用。

1

检查前准备

设备:推荐使用16层及以上的CT。

检查者: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仔细阅读CT检査申请单,明确检査目的和要求。

患者:排查碘对比剂高危患者。必要时用绷带固定双下肢,对不能合作的患者给予镇静或催眠。

2

扫描方案

1.常规方案

(1)扫描范围:T12椎体开始至足尖,包括腹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小腿和足背动脉。

(2)扫描技术:先行正位定位像,而后根据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执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目的是观察血管钙化和ROI的解剖位置。

平扫重建层厚≤5mm。

增强图像重建层厚采用设备1或2个探测器厚度,以利于CTA图像重组。

(3)对比剂增强方案: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常规使用剂量(体重60~90kg的患者)为ml,但在体重过小(60kg)和过大(90kg)的患者需调整对比剂用量,分别为80ml和ml。

2.双能量或能谱CTA检查方案

使用2个X线管分别是80、kV和kV2种管电压组合,其余参数,同常规双下肢CTA。

除可以降低碘摄入量外,对支架的显示及其再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都有提高。

3.低剂量扫描方案

目前CT有多种技术可降低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自动管电流调节、迭代重建技术及能谱扫描技术。

双能量或能谱CT通过单能谱技术可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噪声比、信噪比,并降低碘摄入量。

3

图像后处理

以下肢CTA横轴面增强的原始图像为基础,根据下肢不同的疾病及临床要求,选用合适的后处理方案。

(1)首先在横断面原始图像及VR图像上观察下肢动脉及分支的大致走行、形态及分布等情况。

(2)若无异常,则进行常规MIP和VR显示。

(3)若发现可疑病变,可在常规后处理基础上,对病变部位、范围、邻近组织情况进行多方位MPR、CPR、MIP、VR显示及相关测量。

4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1.强化质量

(1)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膝上动脉、膝下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解剖形态及动脉管腔充盈状态;

(2)清晰显示下肢动脉与邻近器官、软组织的位置关系;

(3)扫描区域内下肢动脉的横断面影像中CT值在~HU。

2.重建图像质量

(1)无体外金属异物产生的明显影响动脉显示效果的线束硬化伪影;

(2)无运动位移等造成的运动伪影;

(3)MPR、VR、MIP、CP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下肢动脉显示清晰;

(4)CPR影像重组层面应置于血管管径中心,且以不同角度旋转,管径及腔内病变显示清晰;

(5)VR图像中血管边界平滑,应与MPR图像中的动脉边界相符合;

(6)MPR图像层厚5mm、层间隔4~5mm,窗技术50~HU。

申明:

我们所提供的信息旨在探讨治疗领域发展,我们不建议任何超适应症的使用。

本文仅供学习使用,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如有问题,欢迎随时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