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设计总院内控管理练就金身,努力打造中国
TUhjnbcbe - 2025/7/30 18:57:00

总览:

设计总院是当初一众设计院混合所有制改制而来。当前模式是国企控股背景,私企管理风格,管理层全员持股的一体化模式(这一点挺赞)。公司主营勘探设计、材料试验、工程管理、工程承包,隶属于基建行业。但不同于其他基建行业的重资产低毛利的特点,设计总院是轻资产模式,最值钱的就是制图的建筑师了,且行业毛利较高,杠杆率也较低。但建筑行业有的缺点设计总院也有,经营现金流不太好,应收账款高企且存在坏账收不回问题。行业增长为订单驱动模式,跟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如果没有订单,业绩将大幅下滑。

设计勘探行业的轻资产模式固然好,但行业本身也有很多问题,例如业务的同质化,同样的设计制图,全国那么多的设计院,为何挑你这一家,人才梯队是有差距,但差距不是不明显。所以设计院的业务一般是就地取材。例如设计总院在安徽,它绝大多数的业务就发生在安徽,很少出省,因为省外有别的设计院。

所以一般衡量设计院的业务增长潜力一般就看“接活儿”的能力,要么在当地有很强的关系,能拿下政府的基建订单,要么就要定位在一个有钱且喜欢基建的地界,例如江苏省就是有钱的基建大省,但竞争对手也比较多。

设计总院国企背景,大股东掌握了安徽95%的高速公路,只有有订单肯定不会拉下,但省外的扩展业务就一直不行。安徽虽不是有钱的大省,但是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有大量的基建需求。但是过于以来本地资源也有坏处,例如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正常,但安徽本身因为续修了很多旧公路,所以没多少新增订单,导致设计总院19年的业绩大幅下滑。

因为商业模式是GtoG模式,订单业务存在很大的地域壁垒,本省的设计公司很难拿到外部的订单,除非你设计的非常好(人才优势)或者价格很便宜(丢失毛利率)。所以比较现实的成长之路就是加杠杆借钱并购外省的设计院,顺便把资源渠道就并购过来。这一点江苏的设计龙头苏交科的就是这么走的,但是杠杆并购史双刃剑,需要顺势才能发挥优势,逆势并购如果社会总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话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反噬其基本面。设计总院目前财务状况良好,权益乘数较低,该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未来若是能把握好行业趋势顺风收购,也足以成为未来的潜在增长空间之一。

未来增长空间方面:

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5%。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1%,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6%,道路运输业投资下降0.3%,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1.7%,目前尚未看到拐点,该数据国家统计局每月15日发布,预计刺激政策会在22年年初就能看到。

年1-11月,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2%,增速较1-10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4%,加快1.6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6%,加快2.2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1.7%,回落1.8个百分点。安徽地理位置发挥作用,基建投资增速领先全国且出现拐点。

A股设计院上市数十家,而近年来基建投资一直不温不火,但依托安徽本地资源以及自身的管理及成本控制,设计总院的利润增长趋势及财务面在众多公司中表现较好。但同时其未来的发展依托订单模式是公司最大的隐患,好在滚动市盈率只有不到11倍,处于历史的最低估值区间,具有一定的胜率,且根据目前的宏观政策趋势,22年保增长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支出大概率会提增速,有一定的成长空间。总体而已是一个较高胜率,但赔率有限的一般机会。

竞争力分析:

该行业上市公司众多,选取华设集团、苏交科这两家公司做为比较。

营收增速方面,苏交科从18年明显掉队、华设集团维持较好。扣非利润增速方面,华设集团增速更好一些,苏交科其次,设计总院最差。毛利率方面设计总院毛利比其他两年高2%,成本管控更好些。净利率这块设计总院维持在20%附近,而其他两家只有10%附近,设计总院的管理能力跟利润转换能力得到体现。

应收账款上设计总院应收跟营收的比值最小,坏账影响力也是最小,苏交科最差。从应收递减的增速看,设计总院也是做的最好的。

营收账款最信周转天数:设计总院天,华设集团天,天,设计总院最优。

总体而言,设计总院在近两年的收入增速差了些,通过合同负债+合同资产的比较这应该是业务端订单减少所致。若是22年基建投资超预期,相信在高毛利高净利,以及稳健的财务带来的杠杆提升空间的背景下,收入反超是迟早的事。

估值方面华设集团跟设计总院相似,11X附近,苏交科较高19X。

产业链分析:

主营业务(年年报数据):勘察设计收入占比72.7%,毛利率50.91%;工程管理收入占比4.54%,毛利率18.51%;设计施工总承包收入22.67%,毛利率5.35%。

其中安徽省内收入占比76.1%,省外收入占比23.7%。

前五客户销售占年度销售总额37.94%,其中关联方销售占年度销售总额16.15%;

前五供应商采购占年度采购总额39.39%,其中关联方采购占年度销售总额4.59%。

上游为勘察设计、总承包所需的日常办公设备、系统软件、图文打印等产品,以及相应工作所需的临时人力资源。这一块通过采购集中度来看看似上游集中话语权强势,实则不然。之所以集中是因为方便采购,这一定存数额庞大的应付账款就能看出话语权不弱,且上游供应商有很多兄弟关联公司,这是被动集中。

下游需求主要系各技术等级公路、大型桥梁隧道、高速收费站等工程。客户销售比较集中主要系公司为国企背景,而下游施工需求放也多为国企背景,且一般都有明显的地域行政化帮衬业务现象,所以比较集中。

股东分析:

大股东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持股48.63%,其背景是安徽国资委,掌握了安徽境内90%的高速公路资源,给设计总院输送了不订单,上市以来未减持过。二股东北上资金持股4.43%,尤其是三季度逆势加仓66%,加快建仓节奏值得注意。

其余个人股东中,王吉双为前任董事长,徐宏光为现任总经理,谢宏新、徐启文、陈修和均为公司高管,持股稳定,历史上少有减持。剩下皆为个人股东。基金持股较少,这是一个劣势,公司也无限售解禁股。总体评价就是大股东一手遮天,当然股权过度集中也可能会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资产负债表分析:

公司常年账上积累了大量的应收账款跟应付账款,这是其特殊的商业模式所致,因为勘探设计等工作工期较长,不管是下游的应收款还是上游的应付款都是分批按进度支付款项,很多项目还会扣押一部分尾款知道项目完全结束,所以现金流拉的比较长,且上下游集中度较好,方便期间大多采用赊账分批结款的方式。

截止目前应收账款8.6亿,70%都是两年内的应收账款,未来大额计提远期账目的概率不大,且19年刚计提过1.3亿的大额减值。

倒是应付账款的8.27亿绝大多数都是一年到期的结款,这一点对于目前将近10亿的可变现资金还是有些压力,这一点值得注意。

合同资产截止Q3:15.81亿,可以理解为正在做的订单,可惜的是最近几个季度这个数值没有什么增长,也就意味着订单增长不行。合同负债2.8亿,可以理解为预收款,最近几个季度业务明细增长。

现金流量表分析:

公司近几年的经营现金流净额除19年负增长外,剩余年份均稳步增长,能在赊账的生意模式下取得这种增长确实还不错。净额跟利润对比,前几年一直少于净利润,含金量不足,20年开始有改观。倒是经营现金流流入跟营业收入数值相差不大,证明公司收入真实有效的。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常年稳步增长,得益于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无需大规模投资。同理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常年负值,无需大规模融资。

利润表分析:

近几年的营收跟利润总体来说一直都是稳步增长,除了19年出现明细的负增长。增速方面17年后一直在下滑,转折点在20年开始重拾增速。

营业成本的增速倒是比较的稳定,主要原因是劳务费用跟材料费用增长较快压制,但这一部分的成本并没有很好的转移出去,说明公司对下游行业的议价权比较的弱。本公司自己员工薪酬几乎没有增长,这对于一个人才驱动型的公司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有些成本是不需要省的。

期间费用总体控制较好,较大的增厚利润,对于一个业务稳健的公司,费用控制做的好确实是加分项。研发费用增长中规中矩,对于一个人才竞争型公司算不上多好。

风险分析:

业务过于集中安徽风险;设计制图专业人员流失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下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同业同质化竞争风险。

1
查看完整版本: 设计总院内控管理练就金身,努力打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