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溪鱼我们是有故事的人收录于话题#进击的职人个
“
-职业故事-
在大院工作时,每次看到那位美女学霸同事,就仿佛看到了一面镜子,清楚地照出了我的不足,让我知耻而后勇。
”
-1-
本科毕业,从施工单位到设计院
年,我从一所“双非(非、非)”的一本院校毕业,考研失败,连续跑了大大小小不下三十场招聘会,我逐渐认清了现实:等待我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去施工单位当资料员,要么去造价单位当造价员助理。
就在这时,爸爸的朋友是一家施工企业的老总,急缺项目资料员,离家近,有熟手带。就这样,我进入了施工单位,在工地现场跑,负责各种签证等资料。
在项目几次分部验收中,我接触到了设计院的结构总工,他开玩笑地提起让我去他们设计院实习。我爸爸趁热打铁,请他吃饭,拜托他收下我这个学徒。我就这样去了这家设计院。
后来回想起这段经历,这算是我职业生涯的起跳点。有时候机会真的稍纵即逝,就看你敢不敢迈出第一步。
等我进了才知道,这家招牌看似高大上的设计院,其实就是私人老板挂牌开的小设计院,几个专业组加在一起,总共才二十几个人。我是以实习生身份进去的,没有工资,也不交社保。
前半年我跟着同事学习各种软件,接触项目。后半年,我开始承担项目,跟着其他同事一起画图。于是我鼓起勇气,向老板申请了工资,老板给了我每个月块钱工资,还是没提签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的事情。
转眼一年过去了,我已经承担了四五个项目的画图任务,自认为也算入门了,便去找老板提出转正申请。老板却说行情不好,养不起那么多人,不打算再招人了,让我另谋出路。
我毕业一年了,虽然说是在工作,其实一直都靠家里补贴。啃老只能是暂时的,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啃老。我在各大招聘网站投了好多简历,终于有一家单位通知我去面试,居然是省城最大的一家设计院,我上网查了一下,还是个央企。
难道我终于时来运转了吗?
-2-
私企离职,面试上央企“临时工”
等我去面试了才知道,原来这家央企招聘的只是临时工,也叫劳务派遣职工,跟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但不缴纳公积金。
我去面试的是这家大型设计院里面的一个所。所长面试了我,只问了我做过的项目经历,平时画图所用的是哪些软件,然后看了我的毕业证,就问我什么时候能来上班。
面试回去后,我上网查到了这个公司的贴吧,看到网友们吐槽这家设计院非常忙,加班超狠,晚上10点钟设计院大楼还经常灯火通明。我心里有些胆怯了,打个电话去问面试我的所长“新人有没有老员工带着做项目”,回答是“这边大家都忙得很,主要靠你自己自学”。
就在我犹犹豫豫的时候,我实习的这个小设计院结构组的负责人私下问我找到新工作了吗?我犹犹豫豫地把面试时候的情况说了一下,还强调那边加班超狠。
没想到从大院跳槽出来的他却说:“对于新人来说,大院是学习成长的好平台。你在这个小设计院,一年顶多接触四五个项目。在大院的高速运转周期下,一年你有可能接触二三十个项目。那么你在大院一年的工作经验就相当于在小设计院三五年的工作经验。这对新人来说,是加速成长的好机会。”
-3-
是职业挑战,也是成长机遇
因着他这番话,我交接好实习设计院手头上的事情后,就办了离职。几乎是无缝对接地换了工作,来到央企设计院工作。
事后,我爸爸还埋怨我,换工作应该留出几天空档期回家看看。从一个忙碌的设计院跳到另一个更忙碌的设计院,什么时候能休假回家一趟?只怪我当时还是太年轻,一门心思都是养活自己,高速成长,觉得家人们在老家一切都好,不需要我操心。
上班第一天,我就被安排了一个很急的项目,项目很小,但是涉及到徽派建筑,除了结构图之外,还要画建筑图。我从没画过建筑图,虽然用过天正建筑绘图软件,但是很多操作还是不熟练,更别提建筑图集了,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
我在办公室问了一圈新同事,一个个都摇头说帮不了我。我只好一边手忙脚乱地问我上一家设计院建筑组的同事,怎么画建筑图,一边查阅前同事给我发过来的建筑图集。我记得图纸里面涉及到马头墙大样,但是标准图集里没有这个样式,需要自己画出详细大样。前同事也没接触过徽式建筑,给不了意见,让我自己上网查。
我在标准图集和各大专业论坛上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类似的,照葫芦画瓢,终于画出了这个马头墙详图。换新工作的第一天就加班到晚上10点多,此后连着几天都是如此。
三天后,等我把这个小项目的设计成果交给设计复核人,我才有时间跟办公室的几位同事闲聊。他们说在我之前来过一个男生,在这里打扫了三天办公室,把桌椅电脑都擦得干干净净,可是却画不好所里交办的设计任务,自己主动走了。
原来这才是大院真正意义上的考验,只有拥有快速自学的能力,迅速上手工作的能力的人,才会留下来。
-4-
学霸同事们身上的闪光点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所里80%以上的职工都是正式工,像我们办公室这样的临时工不到20%。为了便于管理,所里把临时工们集中在几个办公室里。
因为我在试用期迅速适应工作的表现,当月就发了合同上约定的转正后的工资块。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拿到可以养活自己的工资,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终于不用家里给我打生活费了。
此后一年的时间,我接触了二三十个项目,虽然都是小项目,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合作过的专业负责人、复核人也遍布所里。
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所里那些正式职工都是我上学期间压根不敢仰望的学霸。比如我对面办公室坐着的是清华研究生,整天往我们办公室跑的专业负责人是武大博士,复核人是同济研究生。新进来的年轻同事,不是来自清华、同济、北大,就是来自华科、东南。
就连所里最漂亮的那个女生,也是来自英国皇家理工的研究生。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所学校是什么国外的野鸡大学,一百度才知道是我见识浅薄、孤陋寡闻。
这位女生不仅长得漂亮,打扮时髦,画起图来也是相当漂亮。有一次我们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组,这个项目所有的建筑图都要打印出来,送给建筑所的总工去审核,我们拿着各自的图纸,排着队去找建筑总工。
她就站在我前面,建筑总工看到她画的图纸,举起来当样图给我们学习。她的图纸不仅画得清楚无误,就连尺寸标注、图框排版、线型格式都比我们干净整齐,看起来舒服多了。看得出来,她很细心,也很注重细节,比我有耐心多了。
此后,我每次交付设计成果之前,就会想到那个女生的图纸。想着自己长得没人家漂亮,打扮没人家时髦,学历上也比不过人家,难道还不能在图纸上争一口气吗?这么一想,就又耐得下性子,重新修改好版面图框,再交出设计图。
那段时间,我经常想到高三冲刺时期,每次有所松懈的时候,就会照照镜子,就我这个长相,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在大院工作时,每次看到那位美女学霸同事,就仿佛看到了一面镜子,清楚地照出了我的不足,让我知耻而后勇。
-5-
大院里的螺丝钉与小院中的顶梁柱
转眼间,我在这个大院里待了快2年了,确实像当初劝我来大院的前同事说的那样,一年经手二三十个项目。画图的熟练程度已经到了不用看键盘就可以准确找出常用快捷键。
这两年跟我们办公室的同事混熟了,我才知道我上班第一天,接到的那个设计任务,不是他们不帮我,而是帮不了。大设计院因为项目多,人也多,分工很细,每个人都被迫定型在某一类项目里,成为大院高速运转下的一枚固定的螺丝钉。
我们办公室,连我在内一共5个人,4个做钢结构的,就我一个人做混凝土结构的。做钢结构的同事对混凝土结构一无所知,而我对钢结构也是一窍不通。
最开始知道办公室的同事都是做钢结构的,我以为自己能跟着做几个钢结构项目。没想到因为我前几个项目是职工宿舍或酒店公寓类的,此后派给我的每一张设计任务单都离不开这一类型。
以前在小设计院,大家都是项目来了就加班加点干活,项目交了设计成果就可以轻松一段时间了。每年分淡季旺季,忙闲有周期。
大设计院就不一样了,每天都是旺季。
一个项目还没做完,新的设计任务单就又发下来了。我时常感觉自己就是流水线上织毛衣的女工,每完成一项工程的设计图纸,就像织好了一件毛衣。老板永远只让我织平针,不允许变换针法。这样下去,织几十件毛衣和几百件毛衣又有什么区别呢?超长的工作时间,几乎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常常让我觉得自己身处流水线。
后来我想,那位从大院跳槽到小院的前设计组长,告诉我的那段话其实只说了一半,那段话其实还有另一半:小设计院一年接触四五个项目,可能每个项目类型都不一样,每做一个项目,就能学到新的知识;大设计院一年接触二三十个项目,其实都是一个类型,只能让你建模更熟练、画图更快罢了。
-6-
离开大院,人生换挡
就在我犹豫要不要换工作的时候,家里来了电话,让我放假抽空回去一次。当我回去后,才知道从小带我长大的奶奶,早在我来省城工作那一年就查出有肺心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医院的常客,光是今年就住了六次院,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一股强烈地愧疚感击中了我,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的玩笑话,等我长大了工作了,就给奶奶买好多好吃的,买好多漂亮的新衣服。如今我长大了,工作都三年了,却经常忙得连回家看奶奶的时间都没有。
陪奶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我提升工作技能的时间却还有很多很多。想通了这一点,我果断辞职回老家了。凭着在大院里锻炼出来的自学能力,没过两个月就以笔试面试均第一名的成绩上岸老家的事业单位。
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原本被医生说可能撑不过三年的奶奶,不仅幸福地和我一起生活了五年,最近还能中气十足地帮我教训我的小孩呢。
在老家这几年,我也并没有荒废时光,陪伴家人、努力工作的同时,不忘充电学习。明年计划全家搬到省城去,当然是带着奶奶一起去省城。有人问我,干什么从省城回老家,又要从老家考到省城去,绕这么一大圈,当初不如就留在省城。
回老家是为了老人,去省城却是为了小孩。一老一小,都是我前进的动力。而在大院学到的本领,遇见的人,却是心中的光,是我前进的方向。
原标题:《“双非”一本毕业,我如何面试上央企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