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结构防灾减灾系主任周颖教授带领的同济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了车辆段上盖总高度米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刷新国内车辆基地上盖开发总高度。
模型震害检查。项目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模型结构长度相似常数为0.1,加速度相似常数为3.0,重力相似常数为1.0。模型经历了从7度小震(0.11g)、7度中震(0.3g)、7度大震(0.6g)、8度大震(1.2g)、同济大学实验室振动台的最大加载能力(1.5g)后,等效刚度下降约70%,框支柱、转换厚板基本完好,周边裙楼柱端呈现水平裂缝,转换层上部部分墙肢端部出现水平裂缝、多数连梁开裂,模型屈服形态满足设计预期。试验初步分析表明,经合理设计的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安全可靠,可应用于6度及7度抗震设防地区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结构设计中。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伍永胜介绍,从年开始,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建筑规划分院、站场设计所设计团队,对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结构体系开展了系列研究,先后研究了隔震体系、消能减震体系、部分框支体系、全框支体系等各种结构体系。年,“一种地铁车辆基地消能减震装置”申请并获得专利授权,年,“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巨柱框支剪力墙结构”申请并获得专利授权。
最后针对广州地区上盖开发强度高、抗震设防烈度适中的特点,大胆提出了超出现行国家规范要求的全框支厚板转换体系,后续在设计、科研探索过程中逐步将该体系上盖开发总高度提高至米,远远超出国内其他城市上盖开发高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表示,试验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广州地铁十一号线上盖开发方案中采用的全框支厚板转换体系安全可靠,同时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向广东省外推广全框支厚板转换提供了有力依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供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温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