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以绿色发展为己任,中国移动设计院以实际行
TUhjnbcbe - 2025/7/16 11:40:00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地方到企业,掀起了一场绿色变革。通信行业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也逐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目标。7月19日,在Win-Win华为创新周绿色发展峰会上,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院长孙卫东分享了中国移动设计院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绿色低碳既是社会责任也是自身诉求

国之大者,为国为民,孙卫东介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移动在年已将“绿色行动计划”升级为“C2三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创新构建“三能六绿”发展模式,“三能”是行动主线,分别是深化技术创新,实现自身“节能”,融入国家能源转型大局,实现电力消费“洁能”,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为经济社会减排降碳“赋能”;“六绿”是六个路径,包括绿色网络、绿色用能、绿色供应链、绿色办公、绿色赋能、绿色文化。“十四五”期末,中国移动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碳排放较“十三五”末下降均超过20%,企业自身节电量超过亿度,助力经济社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6亿吨。

为了更好地践行国家“双碳”和5G新基建战略,以数智力量赋能千行百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移动正在全力构建基于“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通过打造品质一流的“连接服务”,促进数据高效流通;打造泛在融合的“算力服务”,加速数据深度运用;打造开放共享的“能力服务”,推动数据注智赋能,支撑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但是随着5G网络的规模部署,运营商若依然采用传统方案建设运营,将导致通信网络用电大幅增长。因此,面向未来打造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网络,既是中国移动的社会责任也是自身诉求。

两个思考和三个实践

孙卫东介绍,中国移动设计院作为中国移动能力主建及技术支撑单位,负责网络规划、勘查设计、优化等方面工作,立足集团和自身发展需要,设计院从绿色低碳的角度出发做了两个方面的思考和三个方面的实践。

两方面思考:一是建立信息能源技术体系,围绕信息通信行业能源“发-转-储-用”全环节,开展先进技术研究与创新产品研发应用,从部件、系统到网络实现比特与瓦特的深度融合,提升能源利用、转换及存储效率,构建面向可持续ICT的低碳能源网络;二是建立碳排放闭环评估管理体系,网络碳排是一个动态持续变化的过程,因此应以低碳网络为持续牵引目标,围绕低碳规划、建设、运行、评估、优化、改进等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构建可持续迭代优化的评估管理体系。

同时,中国移动设计院结合通信网络用能现状,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实践,包括:“低碳”建网、“低碳”运行、“低碳”运维。

在低碳建网方面,致力于实现站点室外化、机房集成化和数据中心设备装配化。针对站点,采用逻辑集成式一体化能源柜进行极简建设,截至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部署2万余套,年节电超过万度,相当于减少2万吨的碳排放。同时,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在广东、湖南等10余个省份建设超过1万个极简基站,单站年节电近30%。通过简化工程建设,减少建设过程中碳排放约45%。针对机房,采用一体式节能柜,实现从传统的多类型设备分柜部署,到多类型设备融合共柜部署,空间节省60%,用电量降低30%。中国移动设计院在吉林、湖南、河南等近20个省市采用一体式节能柜方案建设传输机房,不仅大幅节省空间,单站年电费下降超过1万元。针对数据中心,采用新型逻辑集成式供配电系统,将各环节的供配电设备进行标准化设计、一体化逻辑集成,安装时间节省70%,空间节省50%,供电效率提升10%。

在低碳运行方面,致力于实现能源绿色化。中国移动设计院创新地将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与光伏技术相融合,推出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全场景叠光,包括杆站叠光、站点叠光、机房屋顶叠光、数据中心园区叠光。利用MIMO电源,将清洁能源与市电融合,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实现低碳甚至零碳运营。中国移动设计院在浙江舟山无人岛建设“零碳”5G基站,能源以光伏发电为主,风力发电作为补充,每年能减少碳排放14.5吨。借助创新的低碳方案,该岛成为浙江首个通达5G信号的无人岛,成功解决朱家尖至普陀山航线信号覆盖弱的问题。

在低碳运维方面,致力于实现能效管理智慧化。充分发挥AI的优势,通过智慧能源平台,实现通信设备用电状态和能效状态可视、可管、可控、可优,避免设备低效用电,降低人工维护工作量,实现网络服务与能源消耗达到最佳状态。中国移动设计院在江苏、广东、浙江等10多个省份部署智慧能源平台,管理通信设备用电状态,实现智能休眠、智能温控、智能错峰,通过多层次协同节能,降低能耗支出,减少碳排放约13%。中国移动的一体化能源柜部署在珠峰大本营,助力5G信号覆盖珠峰,既克服了高海拔,高严寒的不利影响,又将运维工作量下降90%;中国移动的一体化能源柜部署在南沙,产品通过了高温、高湿,高盐雾的严苛考验,又将人工上站维护次数从每月一次减少到每年一次。

孙卫东介绍,在年建党周年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中国移动设计院在集团公司和各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学史力行、创新启航,中国移动低碳绿色网络行动”,在北京、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等个在党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地点,建设了个零碳、低碳基站,庆祝建党周年,并以此促进全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继续践行“三能”,推动绿色低碳

孙卫东介绍,中国移动始终将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十四五”期间,中国移动将结合信息通信行业用能现状,继续开展从设备到系统,再到网络的信息能源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数据中心低PUE技术应用研究以及全网节能优化等工作,将信息通信行业能源基础设施提升到更高层次,实现从单一能源设备向极简、智能、绿色的成套能源设施演进,加速通信行业实现碳中和。

孙卫东表示,中国移动设计院面向未来,计划从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构建“节能”生态圈,持续提升网络能效。协同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研发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推进低碳、零碳基站建设,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加快高能耗老旧网络设备退网,打造低碳、智能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二是构建“洁能”生态圈,推进绿色能源应用。加大与新能源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电力交易机构的合作力度,联合打造“建、购、储、供、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应用体系,加快新能源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实现非清洁能源的快速替代,试点应用“风光储”一体化动态融合供电系统,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应用比例。

三是构建“赋能”生态圈,助力社会减污降碳。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助力环保领域智能决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权威研究机构及垂直行业龙头企业,拓展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社会治理、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最后,孙卫东表示,中国移动设计院将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设计院技术优势,携手合作伙伴,加强产业合作,培育生态链,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构建绿色低碳新体系,用信息技术引领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移动力量”。

本文已刊发于《人民邮电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绿色发展为己任,中国移动设计院以实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