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大会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个,全国工人先锋号个。其中贵州中建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研院)建筑材料研究所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是继科研院绿建所荣获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后,再一次获得此项国家级殊荣,这既是对科研院人员成绩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和激励。
建筑材料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学研究,注重科技创新,年荣获贵州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团队通过积极建设,现有员工19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8人,本科5人,其他技术人员5人,人员结构涉及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化工、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
科技引领——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我省多山多石的自然条件,该团队在前辈科研人员形成全国最完整的山砂混凝土成套技术体系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迭代,成功运用在我省特大桥梁、高速公路、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中。近年来,依托贵州省花果园双子塔、金阳国际金融中心和贵阳中心等超高层建筑为试点研发了C、C、C高强高性能山砂混凝土及其配制技术。先后将C高强高性能山砂混凝土首次垂直泵送至米、C高强高性能山砂混凝土首次垂直泵送至m、C钢纤维高强山砂混凝土首次泵送至米,有效解决了山砂混凝土中高强度与泵送高度之间的矛盾。
科技扶贫——开创扶贫新方式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全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实施农村住房保障行动,建材所充分发挥科研院在农村危房检测鉴定优势,积极投入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凭借团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素养,在连续60多天加班加点高强度工作状态下,完成《贵州省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危房简易评定标准》编制工作,成功为参与贵州省脱贫攻坚行动操作人员提供了一本“量身打造”的“工作指导书”,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年9月完成遵义市化轻楼加固项目验收,是贵州省首次应用高延性混凝土对砌体结构进行加固。此次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项目顺利验收通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为贵州省老旧危房改造以及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提高注入新的技术手段,对全国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效——成果转化获得新效果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以贵州省科技厅成果推广项目 《超低水泥用量高性能机制山砂砼的研发及应用》为依托,进行超低水泥用量高性能机制山砂混凝土技术推广和应用,累计完成万方混凝土的技术推广,水泥比同行业降低约20%,节约水泥约35万吨,创效近1亿元。
作为贵州省建材研究及成果转化领域的领跑者,拥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级工法1项、申报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3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3项。通过相关科研相关成果为支撑,团队持续构建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平台。目前已经建设两大高水平科研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贵州省新型建筑建材综合技术服务平台和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在建的有两个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平台贵州省高性能砼材料及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建筑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通讯员 吴微星
编辑李佩珂
二审 孙勤
三审 徐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