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活动的进行,我们发现「现代」「极简」「纯粹」等词语成为了现场的高频词汇。单纯从风格进行归类,参加答辩的作品极大部分都是现代极简风。评审赖亚楠(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甚至开玩笑说:“对我来说,今天评1套作品和评10套作品没什么区别。”答辩作品虽然各有千秋,但这种风格上的同质化还是引发了现场非常激烈的讨论。
首先提出质疑的是答辩设计师余礼华。他分享的是一套现代极简风作品,这套作品无论是设计手法、视觉效果还是细节呈现都获得了评审的一致好评,但余礼华还是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现在的案子都这么趋同,都掉到现代或者当代出不来了?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不是极简类型的案子,这些案子也花了我们设计师很多精力,但为什么这样的作品就很少有机会被大家看到?”余礼华答辩作品《没有主义》针对这个问题,好好住创始人CEO冯驌坚定地表示:并不是这套作品的风格让你站上舞台。“我始终的坚持是不谈风格,我们谈的是设计,私宅最终的要义就是谈功能,谈规划,谈一个空间怎么样让一个人生活得更舒服。你这个案子是我最不感冒的一个风格,但从功能、从动线、从细节等角度来看,它又是非常触动我的一个作品。”评审壹品曹则从「现代风为何流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设计师的期待,“为什么现代风这么流行?因为现在的业主都是年轻人,刚需背后的潜台词就是预算低,这就注定了古典或者装饰主义不会成为大部分年轻业主的选择,于是越来越多的业主选择现代风,进而越来越多的现代风作品出现。现代风这个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评审在挑选作品的时候也有无奈,只能从大量的现代风作品中挑选出有想法的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的方案能被选出来,说明你已经摆脱了这个风格的束缚。除了风格的同质化之外,我们也观察到,一些设计手法甚至也出现了流行的趋势,比如环形动线、对体块的追求、对空间流动性的追求等。餐桌和岛台互相嵌套的设计手法也引起了评审周燕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