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高速与江湛铁路齐驱并行。
怀阳高速海陵岛大桥。
本版图片均由阳江市交通局提供
今年“五一”假期,阳江辖内各条高速公路进入繁忙期。
海陵岛大角湾、阳春凌霄岩、阳西沙扒湾、阳东大澳渔村等12个A级旅游景区做好疫情防控,开放率达%。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为这座粤西滨海城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假期5天,阳江市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45%和57.2%。
大道通衢,延伸美好生活。俯瞰阳江,美丽乡村、旖旎海岸、活力园区、宝藏山林……交织在规划有序、日益细密的交通“大棋盘”中。一条条状如锦带的陆海通道,穿山越岭、过江跨海,连通着更为广阔的天地。
过去5年,阳江交通实现根本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交通投资屡创新高,5年合计约亿元,投资力度空前。年,阳江继续抓好在建交通项目36个、加快推进1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力争年内建成25个。
昔日交通“末梢”变身粤西枢纽,“东进、西联、成网、立体”的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阳江形成。立足新发展阶段,阳江正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蓄势待发、稳步前行。
打通“主动脉”
进一步强化与大湾区的高速连接
迎着晨曦从阳江出发,在日落时分抵达广州,是老一辈阳江人的共同记忆。年4月底,西部沿海高速阳江段建成通车,实现了阳江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也为阳江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开启了第一扇门。
随后,高速公路建设在阳江按下“快进键”。同年10月,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雅绍到白沙连接线建成通车。紧跟着,开阳高速阳江段、阳茂高速阳江段、罗阳高速阳春到阳江港路段、汕湛高速阳春段相继通车,到年底,怀集至阳江高速海陵岛大桥项目、中山至阳春高速开平至阳春段、沈海高速阳江段改扩建项目等全部建成开通。
这些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组成阳江内外环高速“主动脉”,进一步强化了与大湾区、北部湾、海南自贸港和泛珠三角的高速连接,成为重要的交通走廊。
“开阳高速扩建后,路宽了,行驶顺畅了,我从阳江送货到广州,比原来快了近半个小时。”一名常年跑两地货车运输的司机梁师傅对记者说。作为全省改扩建样板路,年12月30日,开阳高速由原来双向四车道正式开放八车道通行。扩容后,路段通行能力明显提高,日均车流11万多车次,随之带动客流、物流、现金流,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广东省是承担交通强国先行示范任务的省份之一,阳江交通运输行业紧扣“内提质效、外保安畅”的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构建“轨道+高速+机场+港口”的现代交通体系。时速公里的广湛高铁项目阳江段在全省率先启动征拆放桩工作、率先进场施工,正积极推动赣深高铁、深珠城际轨道延伸至阳江;阳江机场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进,计划“十四五”推动海陵岛通用机场建设。
串起产业链
融合发展中打响“阳江制造”品牌
从沈海高速进入肇阳高速,南行至阳江港出口,马上接驳到了阳江高新区。如今,这里是阳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阳江正全力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和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而这两条产业链“巨龙”正在阳江高新区生长腾跃。
位列中国企业强的宏旺集团,正是看好阳江的五金传统产业优势和新的区位优势,在这里投资建设了国内首条冷轧不锈钢行业“智能化”机组。车间内,长长的生产线,无人天车不时穿行,控制室成为实时监控生产的“中枢”。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以往的生产线,需要六七百人作业,智能化改造后只需多人。
“阳江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是广东省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我们突出‘比较优势+龙头企业’招商,深入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协作。目前,依托青山、广新、宏旺等全国强企业,阳江已构建从冶炼到热冷轧、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具备年产万吨高端不锈钢、万吨建筑用材和90万吨球墨铸铁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不锈钢生产集聚区之一。这一集群年产值达到了亿元,今年预计产值突破0亿元。”阳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蛟介绍。
另一条产业链“巨龙”也稳稳“盘踞”在阳江高新区。明阳阳江海上风电智能制造中心正是其中的龙头之一。该项目总投资15.5亿元,主要生产国际领先的大型海上风电整机及配套叶片。这些设备出厂后,源源不断运送到阳江及周边海上风电建设现场,为广东绿色能源汇聚强大能量。目前,明阳智能投资或参建了24个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供应近千台大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共计容量约.5MW。
“我们越来越向深远海区发展。明阳今年年底会推出突破性的漂浮式技术,将过去无法开发的海洋资源更科学地运用起来。这些风电产业链集群,将会达到上百个产业模块。这也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从最开始的研发实验,到高端制造,到运营服务,构建出千亿甚至万亿元的产业集群。”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王冬冬介绍。
今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海上风电领跑工程”“抓好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建设”,阳江风电全产业链发展正进入加速期。全国首个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广核南鹏岛40万千瓦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全国首个离岸最远、水深最深的华电青洲50万千瓦项目开工建设。
目前,阳江市海上风电并网风机台、总装机容量约63.25万千瓦,约占全省的48.6%;完成风机基础座,约占全省的53.8%;吊装风电机组台,约占全省的53%。初步构建了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除合金材料、风电产业外,卡夫亨氏阳西酱油生产基地、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也在去年投产,带动阳江食品加工、五金刀剪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也为阳江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