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工智能终究是人类设计而非自然孕育,没有
TUhjnbcbe - 2025/1/22 18:41:00

当前的人工智能虽有一些自主判断和自主选择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人工智能与人类一样拥有理性能力。

人工智能仅具有有限的认知能力,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身目的,不可能成为自由自律的理性主体。人工智能是实验室的产物,仅能通过人类为其设定的算法或通过海量数据训练自主生成算法认识事物,它们对世界的认知受到很大限制,无法用数据形式表示的抽象内容(如情感、动机、直觉等)无法习得。

人既是生物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对事物的认知既关涉人脑的机能,也关涉后天的阅历。人脑具备从少量经验中提取有用结论的能力,具备将丰富阅历凝练成常识的能力,人类因而具备从认知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人工智能仅能模拟人的显性智慧,主要表现为通过获取信息、提炼知识、演绎智能策略和执行智能策略这样一些显性的操作能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不像人类可以基于主观目的、既有知识、直觉、想象力、审美力、灵感和顿悟等形成定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人工智能终究是人类设计而非自然孕育,没有自身目的,其存在目的由创造它的人来决定,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人工智能的算法,提供特定的学习数据,规定人工智能的行为模式,人工智能成为达致其创造者目的的工具。

人工智能没有自我意识,它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行为的目的和意义。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情感。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之欲),还有慈悲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和怜悯之心。这些情感目前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目前,虽然人工智能的自主选择能力令人震惊,享有了本该人类独享的能力,但是其自主选择只是取决于算法,与复杂的人类情感无法相提并论。

未来或许可以给人工智能设置情感,但这种情感仅是模拟而非真实的情感。既然不是人类,既然不像人类有情感,不会爱,也没有爱的能力,那么人工智能当然还不算真正具有理性。没有理性的人工智能自然不能以理性取得主体资格。人类的理性是独一无二的。

归根到底,目前的人工智能不管怎么说还是程序,这个程序可以编写,可以删除,不同于人类。人工智能或许可以做到自主选择,但不可能拥有人类情感,这些都只能是生理、心理(而非程序)能够产生的。

人工智能的研究日新月异。未来出现的机器人将拥有生物大脑,甚至可以与人脑的神经元数量相媲美。美国未来学家甚至预测:在本世纪中叶,非生物智能将会10亿倍于今天所有人的智慧。

人工智能在隐性智慧探索方面也有可能出现突破性进展。一旦具备发现问题和定义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将会实现真正的自主。自主性越强,就越难将其当成是其他主体手中的简单工具。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类,甚至超越了人类,不赋予其主体资格似乎不合情理。

然而,人工智能超强的智力蕴藏着巨大的危险。现代社会诸多风险是“被制造出来的风险”,正如马克斯·韦伯形象地指出的那样,人类将注定会生活在“技术知识的囚室”。或许科技能创造出与人类一样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工智能,这将给伦理与哲学带来巨大的冲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工智能终究是人类设计而非自然孕育,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