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不单单是生产力,也蕴含着巨大商业利益,就像我们熟知的,爱迪生与特斯拉之间,爆发出一场旷日持久的电力大战。
科学如此,医学更是如此,只是医学医药的利润更高,为了争名夺利,医学家们不惜代价、不择手段。
其中最让人惋惜的,莫过于围绕着麻醉剂的各种斗争,有人身败名裂、有人为此丧命。
使用麻醉剂动手术,不但减轻病人痛苦,还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为此,古人花了十二万分的心思,《三国志·华佗列传》记载,华佗发明“麻沸散”,以此为病人进行腹腔手术。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金药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了使用曼陀罗花,进行麻醉手术的病案。
而当时欧洲医生们,使用的麻醉方法就显得非常简陋,要么用木棍把人打晕,要么放血把人弄晕。
直到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Priesley),和另外一名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JosephBlack),通过实验制备出一氧化二氮。
后来,经过英国化学汉弗莱·戴维(HumphryDavy)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一氧化二氮,不但能缓解疼痛,还能让人欣快并且笑出声来。
由此,现代意义的麻醉剂,才开始出现,而麻醉剂引发出的悲剧,也陆续上演。
牙医霍勒斯·威尔士(HoraceWells)在医学方面,堪称天才,他只看了一次一氧化二氮的效果演示,就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麻醉的好方法。
霍勒斯·威尔士下大力气学习一氧化二氮的制备方法,以便用于牙科手术。
随着经验积累,年,威尔士向哈佛大学申请做公开演示,向社会披露一氧化二氮的医学效果,以推广他的“一氧化二氮手术”。
不过,他犯了个大错误,这也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威尔士搞清楚了如何制备一氧化二氮,也搞清楚了这种化合物在医学上的意义,但是,他忘了搞清楚用药剂量。
结果在哈佛大学的演示,出了些意外。
一氧化二氮用量不够,导致手术没做完,病人就有了知觉,疼得大声呻吟起来。
周围参观的群众不明真相,开始大声鼓噪、吹口哨,外加不要钱的嘲讽,他们都认为威尔士演示的麻醉效果,完全是扯淡。
这次麻醉手术演示,以彻底失败而告终,霍勒斯·威尔士备受打击,他表示从此再也不公开演示一氧化二氮麻醉法。
当然,霍勒斯·威尔士并不是第一个,因为麻醉剂而跌倒的医生。
就在麻醉演示的围观群众中,有一个牙医同行——威廉·莫顿,他见证了整个过程。
威廉·莫顿,全名威廉·汤姆斯·格林·莫顿(WilliamT.G.Morton),也是一位美国牙医,他曾经给霍勒斯·威尔士做过助手,不过,两个人因为意见相左,早在年分道扬镳。
霍勒斯·威尔士演示失败,却让威廉·莫顿如醍醐灌顶一般,威尔士失败了,并不代表麻醉剂失败了,或许还有更好的麻醉药。
在威廉·莫顿的朋友圈里,有位化学教授,名叫查尔斯·T·杰克逊,他建议威廉·莫顿使用乙醚做麻醉剂。
年9月30日,莫顿终于成功使用乙醚为病人拔除了坏牙。
半个月后,10月16日,莫顿做了一场“乙醚麻醉手术”公演,结果大获成功,彻底奠定他麻醉剂发明人的地位,人们把他看做是“在外科手术中引入麻醉剂”的领军人物。
威廉·莫顿和化学教授朋友杰克逊,向当局提交了专利申请,不过,莫顿要求把应用麻醉剂的主要功劳归于己有,遭到杰克逊强烈反对。
威廉·莫顿希望赶紧拿下专利,赶紧发财,看在钱的面子上,杰克逊暂且表示认可。
莫顿顺利取得乙醚专利,由此把名字写入医学史,但是,发财大计却未能如愿以偿,医院使用乙醚麻醉,根本就没打算付专利费。
即不得名、又不得利的化学教授查尔斯·杰克逊,在等了一些时日后,终于坐不住了,他开始和莫顿争夺乙醚专利权。
杰克逊请人撰写文章,指明自己才是乙醚麻醉发明者,说威廉·莫顿只是欺世盗名而已;而莫顿的日子也不好过,乙醚麻醉专利赚不到钱,他四处打官司,花的律师费比专利所得还要多。
经济上入不敷出,再加上查尔斯·杰克逊频频指责,威廉·莫顿心灰意冷,年,他在纽约驾驶马车,冲进公园的湖里溺毙,时年还不足四十九岁。
威廉·莫顿的化学家朋友,查尔斯·T·杰克逊,结局也不算美丽。
他本来博学多才,专业是化学、研究过地理,申请了火棉和电报机专利,然而这场与莫顿麻醉专利之争,让杰克逊精神错乱,最后,他凄惨地死于波士顿一家精神病院。
在这场“麻醉剂大战”里,最开始试用一氧化二氮,公开作麻醉手术的霍勒斯·威尔士医生,他的故事更加悲惨。
自从公开表演失败之后,他名誉受损、大受打击,不得不放弃牙医职业,转行去做推销员。
年初,霍勒斯·威尔士发现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麻醉药氯仿,他几近疯狂地试验氯仿,也许,他想着有一天,能够通过改进氯仿麻醉法,挽回曾经的名誉和地位吧。
可悲的是,不眠不休的试验,让威尔士吸入过量氯量,他神智不清地走上街头,把腐蚀性硫酸泼向路人。
警察及时赶到,把霍勒斯·威尔士投入监狱,恢复清醒后,他绝望地回到家。
年1月24日,霍勒斯·威尔士吸着氯仿割断股动脉,在麻醉药效中,以不痛苦的方式结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