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阁楼式房子位于荷兰的特谢林岛(Terschelling)。由马克·科勒建筑师事务所(MarcKoehlerArchitects)于年设计。
夜幕下的橘色灯光沙丘之屋,半陷在泰尔谢林岛(Terschelling)北部海岸的沙丘中,矗立在荒野之上,俯瞰沙丘,一览北海的壮丽景色。
孤独小屋设计很少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自然力量——海洋、阳光和当地风向——种种因素都会影响设计。仿佛是自然本身在雕刻房屋,而设计师只是自然地表达。
每一个角度都不一样自然环境是沙丘之家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例如每一种建筑材料都是经过对周边环境颜色及纹理的发现、观察和考量后才选择的。
地下小屋这就造就了一个奇特的建筑物,一个巨大的木质“钻石”,其每个侧面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形状,提供不同的视觉感受,并完全融入了景观之中。同时,也在其内部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强烈而微妙的联系。
漫步式建筑,错落有致阁楼般的房屋再现了在沙丘上散步的体验。它是围绕房屋核心的螺旋形“漫步式建筑”(promenadearchitecturale,柯布西耶提出,指折返迂回的穿越空间),屋内由层层叠叠的平台组成连续的向上的路径,一个平台仅比另一个平台高出几步,从而使每个房间及景观朝向间产生了非常有趣的空间和视觉关系。
玻璃吊椅摇曳注视远方房屋的每个开口都对造型、尺寸和定位进行过专门的设计考量,始终围绕对应空间的功能展开。
几何切割视野,为荒野添了一丝热闹建筑师可能时常觉得难以在美学抱负与客户需求间达到平衡。在这个项目里,建筑师通过和客户深入对话,实现了可以满足他们所有愿望的房屋定制设计,同时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考虑,避免偏离项目的主要理念。这是一种整体的设计方法,造就了一个集景观、建筑和室内设计于一体的人居住宅。
融入自然为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师采用BIM软件预先设计好的模块化预制木板,大幅减少建筑时间。外立面大量使用木材,避免吸收过多太阳热量提升室内温度;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充分利用光能,生物质壁炉可以自生能量,使得住宅构成一个整体的环保设计,尽可能减小生态足迹。
编后语:荷兰是17世纪的头号强国,其强大的航海实力、繁荣的商业贸易以及领先于时代的经济体制制度,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巨著可窥见一斑。今天,荷兰似乎已远离那段“*金年代”,但其丰富的艺术文化及人文气息,仍是全球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日适逢百家号推出“荷兰物语”活动,设计也确是荷兰的一张闪亮名片,因此小编决定未来持续推出荷兰设计专题,志在参与~
感谢所有花时间阅读的读者~希望你们从中欣赏到美,感受美带来的纯粹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