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大型客机已经开始进入商飞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却还在纠结算不算国产的飞机。其实现在,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设计制造的大型设备上没有其他国家生产的元件,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由-C想到其实中国早就有国产飞机,不过是小型的而已。那就是国产运字系列的的运五。按现在有些人的说法,运五似乎也不该算国产,因为运五虽然先由南昌飞机公司制造后由西安制造但它的原型是苏联的安二,年中国引进后生产,应用在了客运、货运、农业、*事等诸多领域。而且直到几年前也还在不断改进,保持青春。所以说到运五,是因为30多年前我就坐过它,而且印象深刻。
北京民航博物馆正在展出的运五,不知为什么机翼上的蒙皮去掉了,是为了展示骨架还是要换新的蒙皮?
年,那时运五在中国已经生产和飞行三十年了。我乘坐的是从武汉到沙市的一段。年还是“活力二八,沙市日化”这句著名的洗衣粉广告语在全国风行的时候。我因为去沙市日化办事而买票上了运五。武汉到沙市机票价格当年是是十二元(北京到广州也才元)。因为当年中国还没有身份证制度,乘民航客机买机票凭的就是是单位介绍信,上飞机时也没有安检。虽然在这次登机前已经做过不止一次飞机,但全是大中型的客机,像三叉戟之类。这次走入登机坪登机时吃了一惊,这飞机太小了。舱门离地面也就一米多高,一个粗钢筋焊的小梯子两步就登机了。上了飞机,乘客是背靠舷窗而坐。一边六个人面对面。送给乘客的小礼品(一副领带夹子一小包糖)就放在自己坐的位置上。没有空姐。只有一位机械师。驾驶员背朝乘客坐在最前面一侧,驾驶舱也没关门,驾驶舱一览无余。
机械师关好机舱门逐个让大家系好安全带后,朝飞行员说了一句什么·(他俩之间有无线耳麦),飞机发动机就点火响了起来。那声音大到你和旁边的人说话趴到耳朵旁喊他也听不见的程度。不压于国棉厂车间里几十台织布机一起开动的轰鸣声。过了几分钟飞机开始滑行,然后加速很快机头一扬就飞起来了。飞了一会儿有人实在受不了那声音,就比划着和机械师表示能不能关上驾驶室的门。驾驶室的门关上了,声音虽然还很大但比起刚才是好多了。我把头转向背后朝窗外看,这飞机飞得真够低。连地上的农民赶着牛犁水田都看的清清楚楚。不知飞行高度有没有米。想问问机械师,可是说话谁也听不见啊。面对面的坐飞机,因为机械声太大又不能说话交流,面面相觑的大家都有点尴尬。几十分钟后到沙市机场了,飞机落地滑行距离很短就停下来。下飞机一看,什么跑道,就是一条不宽的土路。而且接我们的面包车就横在跑道上飞机的前面,离飞机只有不到十米。我们又吓了一跳,这要是撞上岂不机毁人亡。但人家汽车司机和机械师谈笑风生,看来已经是经验十足的这样干了不知多少次。这次航行结束,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以致几十年不能忘。
既然想起了运五,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这家伙经历了六十多年风风雨雨居然直到前几年还在生产、飞行。并没有销声敛迹。而且在不断改进,最新改成了电子侦察机、无人机。
运五因为是双翼所以飞行安全系数不低,虽然风行速度不高但对跑道要求很低只要多米就可起降,平坦的草地、土路全可以。所以六十多年了此机种并未淘汰,而且这么多您过去了,应该是全国产配件了吧。
顺丰速递还把他无人机型用来运送快件。
网上还有运五的手拼模型在出售,足见大家对运五的喜爱。六十多年了,期间也出过一次空难但不是做为客机,而是在一次农业作业时,因为准备工作不足撞上了高压电线造成三人死亡。总之,运五只是退出了客运但还在工作是我没想到的。
本文有三张照片取自网上,如有异议请联系我,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