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鱼游进“渔博会”——绿色长征看转型·走江边(2)
北边是座山,山脚有条溪,溪名叫西畈。溪边4口小水塘,清澈见底,塘里养着清水鱼,有草鱼、红鲤鱼、鲫鱼等,或三三两两嬉戏,或独自吃着黑麦草……这是我们近日在开化县中村乡西畈村外南坑自然村看到的情景。“开化清水鱼游进了省‘渔博会’,还拿到了银奖呢。”鱼塘主人傅志明说,上个月在绍兴参加”渔博会“,当地老板一看开化清水鱼就说,杭嘉湖一带是绝对养不出这样的好鱼的。
鱼好自然卖得俏。10月25日,邻村有人嫁女要买鱼,男方家说去菜场买,可女方说,菜场里的鱼哪有清水里养的鱼好!“批发价,12块一斤,这户人家从村民傅樟古的清水塘里挑了20多条!”傅志明介绍。
村里养殖清水鱼的历史久远,51岁的傅志明记得小时候村里就有人养,几角钱一公斤的草鱼,因为肉质细腻鲜嫩又有弹性,只要卖掉养在家门口水塘里的那点鱼,就能换回一床棉被。
然而,养清水鱼的历史曾一度中断。2007年,开化县把清水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来推进,出台了扶持*策。
作为村干部的傅志明,带头重操旧业,挖开老鱼塘,投放千元鱼苗。这一年,他赚了4000多元。此后,他又在村口溪边辟出近一亩地挖水塘,引入活水。如今老傅已拥有6口清水鱼塘,每年净收入近2万元。“其实还不止这点收入。”傅志明说,他那4口鱼塘位置好,仅10月1日一天,就吸引了50多人垂钓。
西畈村外南坑、里南坑两个自然村适合养清水鱼,40多户人家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家家户户养起了清水鱼。曾经在外做泥水工的傅明生也回乡养鱼。傅樟古连片承包开发了15亩鱼塘,年利润近20万元。
清水鱼让西畈村增了名声。村口有个“茅岗山寨”的农庄,这里除餐饮业外,还建造了3幢休闲小别墅,修建了独木桥、景观池、停车场。老板邹土根说,他是本乡人,一直在衢州城从事餐饮业,得知西畈村清水鱼产业日渐兴旺,去年下半年他投资兴建了“茅岗山寨”。“国庆7天长假,店里就做了2万多元的生意。”
县水产站站长占勇*测算,今年全县清水鱼产量有望突破1000吨,产值将达2600万元。“随着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加上农家乐、休闲垂钓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开化会有更多村像西畈村这样名扬县内外。”
【手记】
开化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悠久的清水鱼养殖历史,如何做大做强这个产业?西畈村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充分利用资源,发展清水养殖业,完善配套休闲产业。这样,开化县的清水鱼养殖产业,才会因绿兴旺,因绿发展壮大,助农民增收,促农业发展。
(策划:毛水华 姚沐水 王继红 通讯员朱建平 徐祝安 方超)
:梅玲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