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凤凰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菲律宾一名警察在突袭行动中被一只公鸡杀死》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儿呢?
原来,这是一名年轻的菲律宾警官,在北萨马岛对非法斗鸡活动进行突袭搜查时,突然被公鸡袭击,割伤了股动脉,因失血过多而不幸伤亡。
在新闻发布会上,其警察局长阿尼尔·安普德也表示,“无法解释”这个悲剧,并且说“这是我当警察25年来第一次因为斗鸡而失去一名警员。”
我估计,这恐怕也是世界警察史里的第一次吧?
不过这件事儿也很好理解,公鸡本身就易怒、好斗,何况为了增加打斗的激烈程度,人们又在斗鸡的鸡爪上,加上了锋利的马刺。
斗鸡用的马刺对于公鸡的袭击能力,我是深有体会的。
大概是上初小的时候,放暑假,我去姐姐下乡的地方玩儿。
那里山环水绕,风景如画,是个很美的地方。
一个也同样被他姐姐带去了的小伙伴,有一回邀我去他姐姐管理的鸡舍玩。
一靠近那个大鸡舍,他就警告我不要走得太近,会有危险。
我不听,心想这些小母鸡能把我怎么样呢?
挺着胸就继续往前走,突然我的大腿右侧,猛然就好像被人打了一闷棍。
我大惊失色,回头一看,一只足有半人高的芦花大公鸡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我。
我赶紧一瘸一拐地往回逃,小伙伴也赶紧拿个大棒子,来把那大公鸡往旁边引。
事后,直到我从乡下回来,这大腿都还隐隐作痛。
这还只是普通的大公鸡呢!
后来别人告诉我,在农村除了狗,还有很多人家,就是用大公鸡来看大门的!
人们喜欢看动物打斗,斗牛、斗鸡、斗狗,什么都想斗,连蛐蛐也斗。
无非就是想从动物的野性中,来获得自己原始而血腥的满足感。
为了更加刺激,还要专业化,还要下*注。
那么,人们是怎么训练动物打斗的呢?
有一次我在电视中看到福建人训练斗鸡,很有意思。
他们把一只小母鸡扣到一个大筐里,四面透亮。
那母鸡很难看,呆呆的。
然而斗鸡可不这么认为。
斗鸡远远地看到了筐里的母鸡,立即就跑了过来,但是进不去。
扣鸡的大筐网络配图于是它就开始围着这个大筐,转圈圈,疯狂地跑起来。
一跑就是两个多小时!
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原来,是为了训练斗鸡强壮而有力的两条大腿。
腿有劲儿了,自然就更勇猛了!
我真佩服福建人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
你想,怎么样才能让一个大公鸡,天天无缘无故地跑上几小时呢?
网络配图和它讲道理吗?拿鞭子撵着它吗?
都不现实,不是行不通,就是太累人。
那就只有刺激它的欲望了!
如果说筐是一种体制,那母鸡就是那个体制里的欲望。
既要让公鸡看到那个欲望,又不能让公鸡轻易地满足那个欲望,这就是“艺术”。
人类想要的,是让公鸡变得更加善斗;而公鸡想要的,一定是那个小母鸡。
人类的动机“很不纯”,但达到了强壮斗鸡的目的。
公鸡的目的“很丑恶”,却也得到了健身的结果。
网络配图这说来说去,原来都还要感谢那只“筐”,疏密有致,透而不漏。
这件事对我们人类社会,是不是也很有启迪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原来很多欲望和追求,不过都是道具。
回看人生,最重要的,还是过程。
目的和结果,你想要的,和你最终得到的,有时上天的这个“框”,安排的真是巧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