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总图专业设计范文
TUhjnbcbe - 2023/4/14 20:22:00

第三章总图专业设计

3.1.厂址和自然条件

3.1.1厂址

本项目选址于重庆市**************,****路与****路交叉口的北侧。

该地区已经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且铁路、高速、水运等对外交通配套完善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开发建设的理想地段。

3.1.2地理位置

****工业园地处重庆绕城高速经济带、*****主城"西翼",与重庆沿江工业走廊叠加,毗邻重庆主城,东接几江,南临长江,西靠缙云山脉,北邻滨江新城。

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位优势明显;至****区*府只要15分钟,周边临近**火车站和***客运站,距离重庆市江北国际机场也仅需90分钟。临近成渝环线高速,**高速以及***高速。项目地块周边分布S省道,**大道和***大道,并有交通枢纽***站分布在东侧,周边铁路环绕,可达重庆西站,周围交通十分便利。

3.1.3气候条件

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恰如几句俗谚: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8℃。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7月至8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

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年降雨量为—毫升。尤以夜雨为多。重庆亦有“雾都”之称。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重庆还是中国日照最少城市之一,年均日照时.5小时。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小时。其他月份在小时以下。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但在夏季雷阵雨天气时,又一反常态,常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0—27米。

3.1.4地质地貌

3.1.5水文条件

3.2总图运输

3.2.1概述

3.2.1.1厂址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重庆市********园,****与****路交叉口的北侧,总用地面积.45㎡,合.23亩。场地形状呈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89m,东西宽.23m。本次设计一、二和三期统一布置,一期已建设,1栋综合楼,1栋厂房,2栋库房及配套的公辅设施。本期拟建1栋****车间、1栋锅炉棚、1栋******车间、1栋库房五、1栋库房一和******区。总建筑面积为.57㎡,计容面积为.59㎡,容积率为0.92。

3.2.1.2周围现状

本项目位于*******内,东侧为***路,南侧为***路,西侧为*******,北侧为*****。

3.2.1.3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国家、省、市其他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

3.2.2总图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尊重地形现状和周边场地特点,根据控规要求来规划设计,兼具适度超前、示范、创新和实用等特点;

(2)合理性原则:合理规划和布局,注重功能的合理性;

(3)经济性原则: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品质与造价的平衡关系;

(4)人本性原则:以建设和谐生活为目标,满足厂房使用的安全性和工人健康性等要素。

3.2.3总图设计

3.2.3.1总图设计要点

(1)协调好拟建建筑与周边的关系

本项目主要以厂房为主,协调好已建设的一期厂房与本期厂房和三期厂房的关系。

(2)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合理

(3)适应内外运输,线路短捷顺直。

3.2.3.2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根据工艺要求、场地的实际情况共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办公生活区、一期生产区、公辅配套区、二期生产区及预留三期生产区。

办公生活区:

结合景观、对外交通等条件,将办公生活区布置于厂区的东南角,规划1栋综合办公、会议、餐厅及倒班宿舍等功能集合的“U”形建筑群体,建筑2至3层,北侧区域设置庭院,形成半闭合的内部景观绿地;南侧临平兰路设置厂前广场,衔接南侧人流主出入口;周边布置有停车场,满足职工的停车需求;东侧设置运动场地及实操培训基地,满足职工锻炼及训练技能的需求。本区功能齐备、景观优越、交通便利。

一期生产区

一期生产区布置在办公生活区的东侧,共包括1栋厂房及2栋库房,厂房为********车间;库房为库房二及库房三,其中库房二为成品库房,紧邻****路布置;库房三为原料库房,紧邻*****车间布置。

公辅配套区

公辅配套区主要布置在厂区的东西两侧,包括1栋泵房及配电室及其配套的消防水罐、1栋危废品库、1栋生产回收间、1座生化处理设施及1座事故水池。

二期生产区

二期生产区主要位于厂区的西侧,共包括2栋厂房,2栋库房及配套的***储罐区。

根据场地及工艺需求,把工艺联系紧密的库房一、库房五、******车间、***车间、锅炉棚及****罐区布置在厂区的东侧,由于其运输量较大,所以紧邻***路布置库房一。

三期预留生产区

三期预留生产区位于厂区北侧,包括****车间、生产车间一、二、三布置在办公生活区的北侧、****车间及其配套的库房四布置在一期生产区的北侧。

根据功能分区及内部物流,本期不新增出入口,沿用已建设的2个对外出入口,均于****路相连。人流出入口正对综合楼设置,宽12.0m,与****路相连;物流出入口布置在库房一南侧,宽16.0m,与******相连。

各厂房、设施的平面尺寸和间距详见总平面图。

3.2.4间距退让

本设计东侧建筑退让用地红线最小间距为15.00m,南侧建筑退让用地红线最小间距为27.11m,西侧建筑退让用地红线最小间距为19.00m,北侧建筑退让用地红线最小间距为16.00m,均满足规划的要求。

3.2.5竖向布置及场地排雨水

3.2.5.1竖向布置

本项目场地高差较大,高程从.13m至.23m高差达到了15.1m,场地采用阶梯式布置,场地共分4个台阶,西侧台阶高程为.5m,中部台阶高程为.5m,西侧分为两个台阶,其中北侧台阶高程为.0m,南侧台阶高程为.0m。台阶最大高差为4.5m,以保证场地的使用方便,每个台阶均设置挡土墙。高程系统采用国家85高程系统。

本期建设位于西侧的两个台阶上,其中北侧台阶高程为.0m,南侧台阶高程为.0m。台阶最大高差为4.5m,

3.2.5.2场地排雨水

本项目采用暗管的排水方式,沿道路设置雨水篦子,场地雨水汇集后就近接入城市排水系统。

3.2.6交通运输

根据交通需要,并满足消防、安全、疏散要求,本项目在厂房四周均设置有环形通道,并且每个台阶均有2个通道与厂外相连,以满足消防要求。

本项目主道路宽度布置为12.0m及7.0m,次要道路为5.0m及4m,车间周围道路最小转弯半径采用12.0m,并全部采用沥青砼路面。

3.2.7总图消防

3.2.7.1建筑性质

本项目建设涉及的建筑为*****车间(1层)、锅炉棚(1层)、库房五(1层)、*******车间(2层)、库房一(1层)。

******车间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建筑高度:14.15米(计算到女儿墙高度);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丁类;建筑高度:7.10米(计算到女儿墙高度);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库房五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建筑高度:11.45米(计算到女儿墙高度);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1号卷材车间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建筑高度:17.25米(计算到女儿墙高度);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库房一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建筑高度:12.90米(计算到女儿墙高度);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3.2.7.2消防通道

建筑周边均设有环形消防通道,路面为城市型沥青混凝土路面。消防通道宽度为7m,最小转弯半径为12m,且建筑四周均设有安全出口,人员疏散可直通室外。

消防通道与外界城市道路的衔接主出入口有2处,可满足生产运输、人员疏散及消防要求。

3.2.7.3.防火间距

1)建筑和周边间距,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版)第3.4.1及《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表4.2.9相关规定要求。

2)建筑间准确间距及标准规范符合性,见表1。

表1建筑间安全距离检查表

3.2.7.4消防设施

本项目消防设施主要利用开发区现有的消防设施及人员,本设计仅考虑在厂房周围沿道路布置消防栓。

3.2.8绿化

为绿化和美化厂区环境,本设计考虑在道路两旁种植绿蓠和行道树,厂房周围空地种植草皮,绿地面积为.84㎡,绿地率为9.27%。

3.2.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构筑物一览表

1
查看完整版本: 总图专业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