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又添利好政策!继7月15日13部门联合发文鼓励以互联网优化就医体验,打造健康消费新生态之后,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又针对几个行业热点话题做出要求,即关于诊疗范围、医保支付和审批的要求。
上半年在疫情防控推动下,互联网医疗已经迎来了连续、密集的政策鼓励;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政策支持仍在继续,并且有了更高层面的支持。
然而,政策鼓励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其落地执行还可能面临曲折的过程。此次文件对行业持续发展有哪些意义?在落地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呢?动脉网第一时间邀请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讨。
新政刺激二级市场增长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加快评估已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管理措施。
本条意见中,针对互联网医疗提到了三个要点: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
尽管该《意见》关于互联网医疗的篇幅不多,但至少透露出两方面的信号:
首先,顶层设计要求对互联网医疗这一新业态持更加包容的态度,之后的配套政策有望对行业体现更多开放和支持。
其次,《意见》提到的诊疗范围、医保支付、审批标准,均是行业热议的、现实意义较强的话题,文件指出了这三方面的下一步方向,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微医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之前出台的系列利好政策,此次《意见》既具延续性,又有新的提升。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步,也相当于将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常态化,而政策环境、监管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医保商保等支付方的支持,也有利于破解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多年瓶颈,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
《意见》不仅很快引起了互联网医疗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