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NICEonline动察篇王瑞华 [复制链接]

1#
下肢分支血管在下肢血管重建过程中贡献很大,股深动脉作为重要的分支动脉,在下肢血管重建中有什么作用?尤其在腔内时代的现在,股深动脉是否能对患者保肢发挥作用?本期NICEonline动察篇,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王瑞华教授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在开放手术时代,股深动脉在下肢动脉病变治疗中有什么作用?

自从Leeds和Gilfillan年首次报道利用股深动脉重建下肢组织血管以来,学者们对股深动脉在开放手术中的作用褒贬不一。对于跛行等非重度缺血的患者,开放股深动脉重建手术的成功率为20%-%。对于严重缺血、有肢体丢失风险的患者,股深动脉重建手术的成功率为33%-86%,这些结果都差异非常大。因此开放手术时代,股深动脉在下肢动脉病变保肢中的作用并不能得到明确的结论。

在腔内手术时代,股深动脉在下肢动脉病变治疗中有什么作用?

从年进入腔内手术时代以来,前期由于长段股浅动脉闭塞开通的技术未成熟,股深动脉成为重建下肢血供的另一个选择。腔内治疗股深动脉的院内保肢率达到了80%-94%,随访期间保肢率为49%-93%。其中一篇研究分析了影响膝关节截肢的危险因素,股深动脉是否重建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股深动脉的重建对于降低截肢平面是有意义的。

股深-股浅汇合部的腔内治疗策略是什么?

一项来源于日本的前瞻性研究证实:股浅动脉支架遮蔽股深动脉时的股深动脉通畅率反而高于股浅动脉支架未遮蔽股深动脉;同时股浅动脉支架无论是否遮蔽股深动脉,股浅动脉的通畅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另一项来源于韩国的前瞻性研究和前项研究的结论相似:股浅动脉通畅率在遮蔽和不遮蔽股深动脉的股浅动脉支架患者中是相似的。但这一结论仍需要斟酌,根据论文中提供的造影结果提示,被支架遮蔽的股深动脉开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狭窄。从文献中总结:覆盖股深动脉开口的原因包括:1.分叉处斑块,需要支架充分覆盖;2.球扩后导致内膜损伤,新生内膜增生;3.支架头端径向支撑力不足;4.近期通畅率更高。而不要覆盖股深动脉开口原因:1.急性闭塞导致严重丢失血运;2.开口覆盖导致慢性闭塞;3.股总动脉支架影响再次穿刺;4.影响后期搭桥等开放性手术;5.开口一旦闭塞,再处理困难。

股深动脉什么时候可以覆盖?

股深动脉从解剖上是在髋关节网和膝关节网中承上启下的一条重要分支动脉。判断是否可以覆盖股深动脉,首先可以在DSA中判断股深动脉的状态(是否狭窄或闭塞),其次需要判断股深动脉以远的膝关节网的情况,最后是需要判断膝下动脉是否通畅。股深动脉开口的形态学分析也在这个判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股深动脉侧枝代偿如何评估呢?

(1)节段性动脉测压法。利用股深-腘动脉侧枝阻力指数(profundapoplitealcollateralindex,PPCI)间接测定侧枝代偿情况。其中PPCI值越大,则股深动脉代偿差,PPCI50%保肢可能不大,25%则成功率高。(2)通过超声测定股深动脉阻力指数(RI)。Rl=SPV(收缩期峰值速度)-EDv(舒张末期速度)/SPv。RI是一种能相当真实反映远端血管床阻力程度的指标。多种指标综合分析,判断股深-腘动脉侧枝建立。

股深动脉减容手术是否有效果呢?

根据年的系统综述提示,股动脉分叉区域中相比选择性支架植入和常规支架植入,在股深动脉进行支架植入+杂交手术方式的通畅率是最佳的,因此股深动脉减容手术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

1.股深动脉开口被支架覆盖后短期的通畅率是可以接受的;

2.股总、股浅动脉病变导致股深开口闭塞时,远期保肢可能受到影响;

3.股深动脉对于远期保膝关节是非常重要的;

4.股深动脉开放手术易于处理,目前腔内减容手术也显示较好的效果,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GEORGEC.MORRIS,WILLIAMEDWARDS,DENTONA.COOLEY,等.Surgicalimportanceofprofundafemorisartery.Analysisofcaseswith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