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科大先研院获悉
由该院孵化的企业安徽通灵
仿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了
世界上最小的人工心脏
微型心脏导管泵
目前已在北京顺利完成多例动物实验
初步实验结果达预期目标
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
微型心脏导管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大动物手术。
据了解,人工心脏被称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本次实验显示,该装置外周植入性好,跨主动脉瓣操作性好,可实现短时间内快速介入心脏,进行循环辅助,在动物体内短时间工作良好。在急性左心衰模型中,对左心室卸载负荷、增加前向搏出量具有显著效果。
该导管泵属于微型人工心脏,既可用于ICU各种严重心力衰竭的心室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严重冠心病患者高风险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时,预防性心功能支持技术,防止术中出现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确保手术安全。作为维持生命的循环辅助工具,该装置可明显减少心室做功,使受损心肌得以休息并逐步恢复功能。
导管泵植入后造影图。
该公司董事长解启莲博士介绍,相比传统的临时性心室辅助装置,该微型心脏导管泵为目前全球最小人工心脏,导管最大直径仅5mm,其最大特点就是体积小、功能强,操作方便,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介入,让突发性心梗等急性心衰患者快速建立血液循环,赢得宝贵的救命时间。
使用时只需将导管经股(腋)动脉穿刺作为入路,逆行通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入左心室,启动后可将左心室血液由微型导管泵抽吸至主动脉,降低心室前负荷,增加体循环包括冠状动脉的灌注,维持血液循环。无需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仪器进行体外循环操作,更不需要开胸经心尖、升主动脉开孔缝合置入人造血管及离心泵。
导管泵样机。
据介绍,在医院ICU,约一半以上的患者最终死于心力衰竭,其主要原因为ICU没有简单易行的临时性心衰辅助工具。
我国每年有超过万例冠脉介入手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的病情也日趋严重,冠脉支架植入风险日趋增大。
此次成功开发出的这款心衰治疗利器,将为数以万计的心衰患者带来福音。解启莲说。
来源:合肥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