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治疗后的MRI血管 [复制链接]

1#
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动脉内治疗(IAT)血栓抽吸后的卒中患者与未行IAT患者颅内血管壁强化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来评估血栓抽吸后的远期效应。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已证实动脉内治疗可使急性前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获益,但取栓对局部血管壁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常用的取栓设备包括取栓支架和吸栓装置。颅内血管壁的损伤可能是由于支架回收器在血管壁上的反复机械剪应力或使用吸栓装置时的负压(高达50cmHg)造成的。这些损伤可以造成血管夹层、血管壁水肿、血管破裂及内膜损伤(内膜损伤有可能会引起血栓再形成和远端栓塞),接受动脉内治疗(IAT)的患者其动脉血管壁在影像检查中更常出现强化或增厚。既往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是使用取栓支架进行治疗,血栓抽吸后的相关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IAT血栓抽吸后的卒中患者与未行IAT患者颅内血管壁强化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来评估血栓抽吸后的远期效应。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一项前瞻性血管壁MR成像研究(NTR)。主要纳入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并且在发病3个月内进行7T-MR检查。根据是否行动脉内治疗分为IAT组和非IAT组。排除标准包括:磁共振成像禁忌症或含钆造影剂禁忌症的患者,以及因血管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小血管疾病或最近的外科或介入手术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初始治疗未使用抽吸装置的IAT患者也被排除在外。所有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患者在出现症状后的4.5小时内接受r-tPA治疗。IAT的主要标准来源于一项荷兰的RCT研究-MRCLEAN:1)CTA、MRA或DSA上可见的颅内前循环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能够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进行治疗。所有IAT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均使用了血栓抽吸装置。血管壁影像评估使用了7T-MR(含钆造影剂)的全脑3DT1加权MPIR-TSE血管壁序列和TOF-MRA序列。所有图像均由2位具有神经血管壁图像专业知识的评估者进行独立盲评。分析IAT组的术后颅内血管壁的夹层和狭窄的变化,评估血管壁是否强化以及每个动脉段增强病灶的数量,并比较所有患者的患侧动脉与对侧动脉。所有增强病灶进一步分为同心性(血管壁周长强化>50%)或偏心性(血管壁周长强化<50%=型增强。当信号强度接近(增强)垂体柄的信号强度并至少出现在2个层面时被认为是增强,最后使用计算机数字剪影技术确认增强。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年12月至年10月,4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纳入研究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见表1。

表1

14例患者接受IAT治疗;其中2例颅内远端ICA闭塞,12例MCA闭塞(表2)。

表2

12例患者取栓前接受了静脉rt-PA治疗,另外2例患者超4.5小时窗未使用rt-PA。2例患者额外使用了取栓支架,仅1例未实现血管再通,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出血并发症。9例患者一把取通,在其余5例患者取了2-5次。非IAT组5例为ICA梗死,30例为MCA梗死。12例患者接受了静脉rt-PA治疗,在其余23例患者中,因超过4.5小时窗或入院时症状轻微而未行溶栓治疗。

除1例术后动脉有中度狭窄外,未发现其他主要的血管壁改变。IAT组14例患者中有11例(79%)出现血管壁强化,而非IAT组35例患者中有17例(49%)出现血管壁强化。IAT组84个血管段共有21.5个病灶增强(26%),非IAT组个血管段共有30个病灶增强(14%)(P=.04)。IAT组治疗侧动脉较对侧有更多的血管壁增强病灶(86%vs14%,P=.)。而非IAT组患侧血管壁增强病灶数量(60%)和对侧(40%)没有差异(P=.47)。IAT组,治疗侧动脉8例出现向心性增强,对侧血管0例(P=.01),而非IAT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患侧7vs对侧5P=.14)。两组患侧和对侧的偏心性强化病灶无差异。

研究结论

与未行IAT的患者相比,血栓抽吸术后的IAT患者治疗侧血管壁有更多的向心性增强病灶,提示血管壁反应性改变。MR血管壁成像的使用在急性卒中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中日益增多,因此需了解取栓术后MR血管壁成像上血管壁增强的模式,以避免造成误解。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叶良智医师

医院

审校

李轶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

终审

洪波教授

医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血栓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和多次取栓再通后血脑屏障破坏的频率前循环急性脑卒中使用导管直接抽吸技术首过成功复流的预测因素分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