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82度)发生7.0级地震。本次地震的震中距离九寨沟县城39公里。
截至今天13时,经初步核查,九寨沟地震已致19人遇难(其中游客8人,本地群众2人,身份不明9人),收治伤员人(含1名法国籍、1名加拿大籍)。
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9日17时,灾区滞留游客已基本转移疏散完毕,共计将游客4.7万余人疏散转移地震区域。
国务院已启动国家Ⅱ级地震应急响应。
*精河县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8月09日07时27分,在*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44.27度,东经82.89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
据初步核查,截至11时,地震共造成精河县32人受伤(2人重伤),间房屋倒塌,间房屋受损,61处院墙、26座畜圈倒塌,4条牧道受损,县城6栋楼房裂缝;伊犁州2间房屋、1座畜圈倒塌,间房屋、36座畜圈受损。
中国地震局已决定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地震逃生“*金12秒”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
一般有12秒
由于时间紧迫
每半秒钟都是自救的关键
所以容不得半点迟疑
应当立即采取防护措施
室内避震(宿舍)
躲藏时应立即蹲下,并尽量蜷缩身体保护好头部,利用低矮牢固的如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身体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一手捂住口鼻,另一手抓牢固定物体,即“伏地、遮挡、手抓牢”。
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应尽量将头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颈后,保护头部和颈部,蹲伏在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的角落。
如果睡觉时发生地震,应该抓紧枕头保护头部,然后滚下床,抱头下蹲。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则应该迅速移动到事先找好的家中藏身地,在墙边蹲下,利用承重墙、坚固的家具或厕所等小空间形成的“三角区”,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体对人体的伤害。
如果在高层中,立即寻找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记住“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撤离时,应选择楼梯,千万别乘电梯。要避免惊慌,以免出现踩踏、挤伤。
网上曾有传言说,地震时住在高层的人应转向楼顶跑,以免往下跑来不及,被压在废墟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学会会长李宗浩对此纠正说,这种做法大错特错,地震时无法预测楼房的倒向,因此不论住在几层,都要向楼下跑。
躲避时一定要记住:
??不可跑向阳台;
??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
??不可跳楼;
??不可使用电梯;
??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
??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
??尽量靠近水源。
室外避震
如果在户外。应选择开阔地点蹲下;迅速离开人多的地方、高大危险物如楼房、水塔、立交桥、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危险悬挂物,以及狭窄街道、危墙等场所。
如果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等,以防山崩、泥石流;避开水边,如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
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可能发生的海啸。
公共场所避震
如果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地震,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如果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发生地震时,还应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以及高大、摆放不稳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货架。先躲避在大柱子和大商品旁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向底层转移。
如果正在开车,驾驶员应尽快减速,逐步刹车,靠路边停车。不能躲在车内,躲在车内车体可能被倒塌建筑物砸毁。若无法远离车辆去开阔地点,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物体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三角区”,增加存活机会。
乘客(公交车与火车)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地震受伤自救
若不幸被埋压
不幸被埋压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大喊、乱动,以防造成坍塌或耗费体力。轻轻活动身体,使各部位脱离被压的困境;在被埋压范围内寻找可以利用的水,食物,设法延缓生命,等待外援。
如果被困或被压受伤较重无法脱险,一定不要乱喊乱动而消耗体力,要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救援。
观察哪里的支撑结构比较强,并向那里慢慢爬行移动,同时,注意不要碰到不稳定的结构,以防坍塌。有条件的话,可以抠出一个透气孔,有利于吸入更多氧气,但前提是,一定不要影响整个支撑结构的稳固。
寻找手边可以敲击的金属物品或发出明显声音的物体,做好敲打呼救或呼喊呼救的准备,随时等待救援。如果被困在深处可以利用身边金属管道敲击向上传递求救讯号。“SOS”的摩斯电码为“...---...”点为短讯,横为长讯。
坚定必胜信心,鼓励自己克服困难,顽强生存。
伤口止血办法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做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逃生后发现身体有创口,一是清洗创面后可以将软布直接覆盖在伤口上,二是当出血量大,有血管创伤时,需将手指压在伤口出血之上的主要动脉部分,按压力度要适中,压迫10~15分钟,尽可能抬高患处,减慢流血速度。
如果身体出血,这样应对:若是前臂出血,手指按压肘窝处动脉;伤口在肘部,压迫上臂中段内侧肱动脉;手指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血管止血;大腿出血,应屈起大腿,用拇指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的股动脉;小腿出血时,应用拇指压迫腘窝处(膝关节后打弯处)动脉;足背出血时,在内踝后侧跳动的地方用手指压迫即可。
如果颈椎、脊柱、腰部等部位疼痛,在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一定不要急于包扎固定,否则有可能造成瘫痪。在有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才可以将伤员平稳地抬到坚硬的门板上。如果四肢骨折,可以用夹板对其进行简单固定,以避免因运动而使损伤加剧。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并且要露出指、趾尖,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如果身上有伤口且不大,可用力按压止血。如果伤口流血较多,应尽快用领带、衣服布条等系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绑在上1/3的部位)。如果出现骨折,要用腰带、衬衣等进行简单固定。
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地震“误区”6则
误区1防震物资准备得越多越好
不尽然。防震物资千万不要搞一个巨大无比的包裹,会严重影响逃生时的速度,一定要分开来,按照人数分成两到三个小包,灾情发生后可以逃离时一人一个,抓起来出门就走。
误区2地震时一定要跑到室外去
避险时间只有几秒、十几秒,平房的住户或许能及时跑到开阔地带,而居住在楼上的人则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冲到楼外,而且,在向外跑的过程中,玻璃破碎、墙体倒塌、顶棚掉落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危险。所以,如果有可能,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然后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的旁边,震后再迅速撤离。
误区3喊:“地震啦,大家赶紧跑!”
这貌似是提醒,但负面效应很大。因为在这种灾难来临的紧要关头,人群极易出现盲从倾向,形成错误的群体行为,所以乱喊乱叫更会使人惊慌失措,慌不择路,造成更大的伤亡。
误区4高压线杆倒了,赶紧跑啊
遇上高压线等一些大型的高危设施倒塌时,较为安全的方法是待在原地不动,等待专业抢险救援人员的救助。这些高危设施倒塌时,其携带的一些特殊能源往往也同时发生泄漏。因此,这时如果马上离开,盲目逃生,极有可能引起像爆炸、触电等直接威胁生命的危险。
误区5获救后,仰头深呼一口气
这是被长时间掩埋的伤员获救时常有的一个动作,好像这样才能把胸中的废气排除干净,但往往此时意外就发生了。由于地震坍塌、高处坠落等因素,颈椎最易受到损伤,在长时间不动的情况下突然后仰过深,容易导致颈髓横断,造成脊髓休克,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用双手扶住颈部,两侧相对制动,最大限度避免颈髓横断致命性二次损伤。
误区6别忍着,哭出来吧
相对于“你要坚强,不要哭”来说,这算半个误区吧。著名心理专家申荷永就曾提醒前往四川地震灾区的志愿者:心理救治,不能简单理解为“让他哭出来”。“让受灾群众把悲痛情绪尽情宣泄出来就可以了”,这是一个误区,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病人负面情绪一味激化、失控,进而引发更多、更深的伤害。所以我们劝人的时候,应该多听倾诉、多鼓励、多陪伴,因为,支持系统对于心理复原非常重要。
编辑/杨润懿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