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可疑外伤夹层的腔内治疗一例 [复制链接]

1#

一个男性患者,64岁,主因“胸闷、心悸1月余,CT发现主动脉夹层,右肾占位”入院。既往有高血压10年,最高/mmHg,口服珍菊降压片。青光眼手术史10余年,左眼球摘除手术史10余年。腰椎外伤并手术史10余年,垂体瘤手术史5月余。否认近期车祸外伤史。术前CT提示弓降部局限夹层,远侧假腔呈血肿表现。

追问病史,患者否认近期外伤车祸病史。

局麻下切开显露右侧股动脉,造影所见右侧髂动脉扭曲严重,弓降部局限性夹层呈套袖样外观,送入24F鞘,送入支架,支架在弓降部转角处遇阻力,无法到位,几番尝试后采用“push-and-pull”技术将支架送到弓部,造影定位后释放,释放后造影有少量云雾样内漏。撤出导丝长鞘,缝合股动脉切口,结束手术。

此例的特殊之处在于:

患者以胸闷心悸为1月主诉住院,检查发现主动脉夹层,考虑为慢性夹层。

夹层影像学局限,属于第三类夹层。

夹层矢状位外观表现呈套袖样,类似外伤导致的夹层,既往有腰椎外伤史,否认近期车祸或外伤。

大弯侧的隔膜对支架的输送造成阻碍。

通常,我们要确保导丝在主动脉瓣上成袢,此例由于输送困难,冒险采用“push-and-pull”的技术输送支架,这是非常规手法。

术后的云雾样或炊烟样内漏表明漏出速度很慢,一般术后都能形成血栓,进而机化吸收。

小贴士:

严重的外伤、尤其是减速伤,建议对主动脉进行常规检查,以及时筛查出主动脉的损伤

张学民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

擅长:主动脉和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内脏血管疾病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肿瘤侵犯血管的手术治疗

张学民

分享 转发
TOP
2#

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案例分享

患者柳某某女58岁,以“发现双上肢血压不等2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脑梗死”病史,长期服用“硫酸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脑栓通”等药物治疗,未遗留明显后遗症。

术前测右侧血压:/mmHg、左侧血压:/80mmHg,左侧桡动脉搏动弱。颈部血管彩超及CTA血管成像如下:

介入治疗开通闭塞血管

/1/5

术前给予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mg/日+氯吡格雷75mg/日),介入行右股动脉穿刺、左肱动脉穿刺。

右椎动脉造影左锁骨下动脉造影

经右股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造影经左肱动脉左腋动脉造影

泥鳅导丝引导下椎管通过狭窄段

造影证实导管通过狭窄段、导管在真腔内

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至腋动脉序贯球囊扩张

用4mm*4cm球囊扩张导管对狭窄段依次进行扩张

用5mm*6cm球囊扩张导管对狭窄段依次进行扩张

用6mm*4cm球囊扩张导管对狭窄段依次进行扩张

介入治疗前造影球囊扩张成形术后造影复查

.01.06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术后第一天测生命体征:T36.3℃、P70次/分、R18次/分、BP:/80mmHg(右侧)。左侧桡动脉搏动较前改善,继续双抗、降脂等治疗,1月后造影复查。

介入医学的诊疗项目

一.心脏疾病介入治疗:

1.冠心病;2.心律失常;3.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二.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1.脑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2.脑血管血栓形成;3.脑动脉瘤;4.脑血管畸形;5.静脉窦血栓。

三.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1.鼻咽癌;2.甲状腺癌;3.肺癌;4.肝癌;5.肾癌;6.膀胱癌;7.前列腺癌;8.食管癌;9.贲门癌;10.胃癌;11.肠癌;12.子宫恶性肿瘤。

四.外周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

(一)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1.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锁;2.主动脉缩窄;3.肾动脉狭窄;4.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夹层;5.腹腔干动脉狭窄或夹层;6.下肢动脉闭锁。(二)外周动脉出血性疾病:1.鼻出血;2.咯血;3.胃动脉性出血;4.肠道动脉性出血;5.子宫出血;6.肝脾肾外伤出血;7.尿血;8.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三)外周静脉疾病:1.肺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门静脉血栓;3.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4.门脉癌栓;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6.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7.透析管或中心静脉血栓;8.布加综合征。

五.实体良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1.肝血管瘤;2.错构瘤;3.前列腺增生;4.子宫肌瘤;5.子宫腺肌症;6.瘢痕妊娠;7.脾功能亢进;8.肝肾囊肿、卵巢囊肿。六.非血管腔道疾病的介入治疗:

1.食管;2.气道;3.胆道;4.肠道;5.输尿管;6.输卵管;7.输尿管膀胱/直肠瘘。

—END—

医院介入科

联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