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档案
路长鸿,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医院副院长;任山东省心律失常联盟委员会EPCI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科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介入专科分会青年委员、青岛市心律失常联盟委员,山东省优秀青年心电生理和起搏专家。年他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专业,曾在中国医学科医院进修。擅长急慢性心衰、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症抢救以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临时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心源性休克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
年我市人群死亡构成中,前三位死因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由此可见,心脏病成为我市市民健康重要杀手。如何让市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心脏疾病诊疗服务,我市心脏专家为此在做着不懈努力。如果把生命比作美妙而壮丽的交响乐,心脏之律就是主旋律,时而激扬有力,时而悠荡和缓,但难免起伏震荡,甚至戛然而止。医院副院长路长鸿用自己的坚持和付出,守护着患者生命乐章中最美的律动。
钻研,潜心解“心结”
经过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的学习,年,路长鸿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那时,医院(医院的前身)医院合作前期,医院招纳人才,路长鸿应聘入院。医院年成立后,分批选派医医院进修。踏进医院,路长鸿接触到的病人、病种、手术都是疑难和复杂的,有些极为罕见,这让他大长见识。
当时,医院导管室每天从早晨七点多到下午三四点安排电生理手术,紧接着开始冠脉介入术,一天基本停不下来。路长鸿进修的是电生理专业,他不想错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一刻也不浪费。每周除了一天跟随专家看门诊做回访,其他时间都呆在导管室,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掌握了电生理和冠脉介入手术的基本知识。
经过十年的打磨锤炼,路长鸿练就了过硬的“作战本领”,成长为一名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各类心律失常等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心脏介入治疗,电生理介入治疗等多方面的心内科专家。
他和同事们不断学习研究新知识、新技术,岛城迅速崛起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心内科介入团队。目前,这支享誉良好的团队能治疗各种疑难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心血管疾病;开展的心室希氏起搏及间隔起搏等新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执着,守护“心”健康
心血管内科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不仅要和时间赛跑,还需要医生给予准确及时施救。早一分钟救治,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而优良的医术是赢得时间、挽救生命的根本。患者张先生早晨醒来,手脚冰凉,脸色煞白,胸口又闷又疼,浑身大汗淋漓,将其送至医院。路长鸿立即赶到急救室会诊,“下壁导联ST段抬高,血压70/40mmHg,心率38次/分。”诊断结果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必须马上实施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抢救生命、挽救心肌需要争分夺秒,路长鸿与同事们一面为患者使用调整血压和心率的药物,一面反复做患者本人和家属的工作,再三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一再拖延的后果,最终,患者同意手术,为“保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时,导管室准备工作就绪,抢救人员全部到位,一场生死博弈就此展开。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血管完全闭塞,手术操作难度相当大,经过缜密判断和精细操作,最终导丝通过,植入支架,血流畅通。当即,患者胸痛就消失了。整个抢救时间仅用了30分钟,远远低于国际标准90分钟。
这些年,路长鸿记不清参与了多少次急救、记不清挽救了多少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他只知道每一次抢救就是一场与死神的殊死搏斗,一丝不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这是他“战斗”的重要“武器”。
坚守,把患者放心上
在工作中,路长鸿秉承救死扶伤的仁心,热忱为病患服务。在他心中,患者的安危高于一切,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久前,一名异地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持续发作,痛苦不堪。造影显示,一根心脏血管狭窄90%,严重病变,需植入支架。医院手术时,因血管迂回植入支架失败,曾放弃治疗,此次转院希望能获取手术成功。
患者持续疼痛,路长鸿决定一搏。医院术中发现肱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血管严重迂曲,指引导管难以通过,医院又改为穿刺右股动脉,发现右股动脉也迂曲。右胳膊、右腿都无法使导管通过,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进行冠脉介入手术,站位一向都在右侧,从左侧实施手术,无论视角还是姿势都不好操作。路长鸿大胆设想从左侧手术,他发挥自己个子高、胳膊长的优势,通过左侧手术,发现左侧锁骨下动脉也有迂曲,但不是很严重,可以试一试。不懈的坚持最终取得手术成功。路长鸿说,站在患者角度考虑,不轻言放弃,就会有解决的办法。
由于工作性质是在具有放射性损伤的X射线下进行,手术中要背负20多斤重的铅衣长久站立,且常常加班持续作战,一天手术下来腰酸背疼;抢救急诊患者,常常半夜三更被叫醒,并且随叫随到,长年与死神争分夺秒,一次又一次让患者的心脏重新恢复跳动。“医生是值得我用一生的心血浇灌的事业。”路长鸿说。正因如此,他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长期胃痛难愈说不定是心脏出了问题
以往人们谈癌色变,如今心脏病成为危害市民健康的重要杀手,尤其是急性心梗,因其发病快,成为心脏病死亡首位原因。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期间少不了亲友相聚,推杯换盏,再加上月饼等高糖高脂含量食物的摄入,会对心脏病高发人群造成一定威胁。对于心脏病的认识市民有哪些误区?如何预防?我们来听听医院副院长路长鸿通过多年行医经验总结出的观点。
释疑
1、阿司匹林不能说停就停
《年青岛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报告》显示,急性心梗死亡是造成心脏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占心脏病死亡的41.75%。急性心梗死亡率83.03/10万,较年(80.81/10万)上升2.75%,年-年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上升2.74%。
对于急性心梗,路长鸿说,其实有很多患者是可以避免这个悲剧的。“在抢救中,遇到的心梗患者有一部分就是因为用药不当引起的。”路长鸿说,对于冠心病患者医生通常会开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多种药物,但有的患者听说阿司匹林容易引起出血,在没有经过医生许可的情况下,就擅自停药,结果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擅自停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不少,这类药物有出血风险,但几率非常低。冠心病患者长期吃阿司匹林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就会降低三到四成,反之会增加风险,路长鸿建议,患者千万不要擅自停药。
2、心电图不是白做的
路长鸿说,冠心病有很多种症状,其中有的症状可能是普通市民难以理解的。路长鸿曾接诊过一名患者,这名患者反复胃疼两个多月,各种检查都做了,治疗后没有效果,医生建议他做个心电图看看。“对于医生的这个建议,不少患者难以接受,觉得胃病还需要做心电图吗?”路长鸿说,这名患者做完心电图后,一下子就找到了病因,他患的不是胃病,而是冠心病。路长鸿解释说,冠心病的表现痛点不一样,有人会心绞痛,但有人也会表现为腹部疼痛、肩膀疼痛,甚至还有牙痛。
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症状,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反复出现胸痛时就会很紧张,怀疑自己患上冠心病,甚至会自行服用一些治疗冠心病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胸痛同时也是其它疾病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例如:颈椎病、肩周炎、肋软骨炎、胸膜炎、心包炎和消化道疾患等。因此,建议出现胸痛时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以便能够对冠心病及早发现和正确治疗,同时避免延误其他疾病的治疗。
3、高血压不是老年人专利
高血压是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早期没什么症状,或仅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表面上看是种独立疾病,实际上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不当会病变成较严重的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常见高血压合并症。
世卫组织估计,全世界25岁以上成年人中,超三分之一(即约10亿人)受高血压影响,同时高血压每年造成近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另外还会加大肾衰竭和失明等风险。
高血压并非老年人专利,路长鸿说,从接诊患者来看,高血压患者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应引起高度警惕。除此之外,有个别肥胖儿童也出现血压偏高情况。对于“娃娃高血压”的预防,路长鸿建议,最重要的就是合理膳食,做到少盐少糖少油腻。少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碳酸饮料等过甜食品最好定时定量。其次要加强运动,这不仅可以增强儿童身体素质,还能缓解精神压力。另外,保持心理平衡很重要。孩子课业压力重,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家长注意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调查
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每10秒钟死亡1人,心脏病已经超过肿瘤成为扼杀生命的第一杀手,而未来十年内,心血管病仍将快速增长。《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5/10万,农村为.37/10万,男性高于女性。
我市心脑血管病的特点是,发病和死亡以冬季多发。老年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青壮年发病率低但致亡率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显示,全球共万人死于慢性病,其中42%(万人)过早死亡,中国占近20%。中国每年超过万人过早死亡,其中,45%死于心脏病,23%死于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宣言,到年要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25%。这也等于要求人们正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尤其要重视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正确认识心脏疾病,避免陷入防治误区,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支招
预防冠心病牢记这七条
近年来,冠心病患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有效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已成当务之急。年轻人若能掌握一些预防冠心病常识,必然能极大程度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预防冠心病要注意七个方面,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能真正落到实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还需认真对待。
第一,远离肥胖。肥胖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好体重,是预防早发冠心病的有力手段。
第二,拒绝香烟,吸烟者罹患冠心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数倍。
第三,控制“三高”。“三高”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冠心病主要发病危险因素。
第四,加强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也是控制体重最佳方法。
第五,调节情绪。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易产生不良情绪,紧张、焦虑,甚至抑郁,这些都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第六,保证睡眠。熬夜已成为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专家建议每天需保证7-8小时的有效睡眠。
第七,重视医生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医院,对医生建议不能置之不理,假如不医院。遵医嘱服药,不能随便停药、减药。
提醒
佳节聚会莫贪杯
国庆、中秋佳节将至,冠心症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节日里,亲人团聚,把酒言欢,畅谈心事,其乐融融。这固然是好事,但广大冠心症患者尤其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要切记,中秋团圆时刻,千万不可贪杯,暴饮暴食,切勿过量进食月饼,月饼含糖分、脂肪较高,过量食用易引起疾病发作,尤其是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摄食月饼后,月饼中的糖、脂不但会增加血黏度,加重心脏缺血程度,诱发心肌梗死,还可引发急性胰腺炎,出现剧烈腹痛、胃痛等症状,这极有可能对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造成危害。所以,医生提醒,佳节期间,要延续良好的饮食习惯。中秋团圆最重要不在于吃喝,而是在于家人是团聚时刻家人间浓浓的爱。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快,情绪过于兴奋,甚至会使心脏疾病突发。
记者王磊江王建亮摄影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