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Medium

利维坦按:

“对于我们的理性推论存在着两大原则:其一是矛盾原则,这就是说,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中一个是真理,另一个是谬误;其二是充足理由原则,根据此一原则,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没有原因或者至少不会没有一个确定的理由。这是指某种能够用来先天地进行解释的东西,它说明为什么某物存在着而不是不存在,为什么某物恰恰如此存在而不是以完全另一种方式存在。”莱布尼茨的本体论证明是基于《神义论》中的两个原则(尤其是充足理由原则),当然,如果按照休谟的怀疑论来看,它仍然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为何作为整体的宇宙/世界必须要有一个充足的理由呢?或者说,存在是一个经验事实,还是超验事实?

莱布尼茨那句“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过于乐观,但在他的自有认知体系中,却是对于恶之存在的一种合理化诠释——上帝创造世界不可能如上帝本身一样完美。

歌单陆续更新中

在虾米、网易云、QQ音乐上搜索

即可获取

哥德尔:20世纪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之一。TheConversation

我们知道,库尔特哥德尔(KurtGdel,-,出生于奥匈帝国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维也纳学派成员,编者注)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对莱布尼茨(-)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哥德尔对莱布尼茨痴迷至极,按照他本人的说法,当有人毁掉了莱布尼茨的部分手稿时,卡尔门格尔(KarlMenger,美籍奥地利数学家,编者注)问哥德尔:“谁能从毁掉莱布尼茨的手稿中获得好处?”哥德尔会说:“自然是那些不希望人类变得更聪明的人!”(门格尔,)。当他的友人们建议他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而非钻研、阅读莱布尼茨的作品时,他一概置之不理。最终,不出意料,哥德尔继续追随着莱布尼茨的脚步,像莱布尼茨一样为上帝之存在提供了本体论证明。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德国哲学家、数学家。ND/RogerViollet/GettyImages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引用莱布尼茨的成果和阐释,例如他的通用表意文字和二进制数字系统,以便读者对他的部分成果有所了解,尤其是涉及数学哲学的那一部分。我还将解释莱布尼茨是如何理解证明和分析的概念的。最后,我将重点讨论莱布尼茨在神学和形而上学/哲学框架下的数学学科中的地位。

通用表意文字(Characteristicauniversalis)

“拉丁语‘characteristicauniversalis’,在英语中通常译为普遍特征(universalcharacteristic)或通用字符(universalcharacter),是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所设想出的一种通用的形式语言,能够表达数学、科学和形而上学方面的概念。莱布尼茨希望创建的是一种可以在通用逻辑运算或者说推理演算框架之下加以使用的语言。”(维基百科,)

莱布尼茨的“通用表意文字”,这是他推理演算的基础。InternetArchive

莱布尼茨意识到,政治或哲学方面的辩论和研究并不遵循数学方法。他认为,数学家也很可能像其他人一样犯错误,但他们也有一些工具可用以发现自己的错误。然而,哲学家没有数学家那样的工具,所以他们往往会犯更多的错误。

尽管哲学界有亚里士多德派或柏拉图派,数学界却没有“欧几里德派”或“阿基米德派”(引自《数学与神学:一项历史研究》[MathematicsandtheDivine:AHistoricalStudy]“莱布尼茨思想中的上帝与数学”一章,第-页)。根据莱布尼茨的观点,有必要对思想进行数学化,以便解决由感情而非正义所支配的争端;为了使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形式化,数学领域需要产生符号和规则。

正如莱布尼茨在他的《通用表意文字序言》(PrefacetoaUniversalCharacteristic)中解释的那样,通用表意文字将揭示我们思维的“字母表”,分析其基本概念,而基于这些概念,就能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判断一切事物(引自莱布尼茨《哲学文集》[PhilosophicalEssays],第5-10页)。因此,主张两种不同观点的哲学家之间将不必再发生冲突,他们会挨着坐在一起说:“让我们计算一下吧!”(“Calculemus!”)然后他们就能计算出自己想法的准确性!

莱布尼茨的通用表意文字是一种计算公式。这种思想是基于将基本的或不可约的想法与质数相匹配。一个数字刻画一个基本想法:这就是特征数(characteristicnumber)。让我们引用莱布尼茨本人在文章中给出的一个例子,他在该篇文章中讨论了特征数文字的样本(引自莱布尼茨《哲学文集》,第10-18页)。假设我们给出两对数(13,5)和(8,7),它们分别对应“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命题中“动物”和“理性”这两个基本概念。那么刻画“人”这一概念的数字就是([],[-57])=(,-35)。

根据这一思想,由于质数的数目是无限的,所有基本或不可约的概念都可以分配到一个、一对或一组三个数字;因此,其他复合概念可以以质数乘积的形式获得,整个语言系统都可以被映射成数字。

二进制数字系统(BinaryNumberSystem)

二进制数字系统

二进制数字系统在莱布尼茨之前就已经存在,但莱布尼茨是第一个以系统、成熟的方式记录它的人。在一封信中,莱布尼茨描述了他如何处理万物从无到有和二进制数字系统这两个问题。这是莱布尼茨思想中神学和数学(乃至物理学)巧妙地发生相互作用的例子,我会在后面提到这点。

针对万物创生和二进制系统,莱布尼茨设计了一枚金属纪念章(硬币)。该奖章上刻有以下字句:“(上帝)创世的场景”(Imagocreationism),“自无导出万物,一足矣”(Omnibusexnihiloducendissufficitunum)和“只需一物”(Unumestnecessarium)。莱布尼茨遵循毕达哥拉斯学说,声称万物的起源或本质是一个数字。众所周知,在二进制数字系统中,所有的数字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莱布尼茨把0解释为“无”,把1解释为“上帝”,他认为二进制系统象征着创造,因此一切都可以用这个系统表达。对莱布尼茨来说,一切都是0和1的组合。根据这一理论,万物都来自“1”,也就是上帝。

莱布尼茨本人绘制并出版了这枚纪念章。

对莱布尼茨来说,二进制数字系统揭示了上帝创世的美丽和完美。也就是说,二进制系统中的单个数字可能看起来并不美,但是当它们被一个接一个地写下去时,美就从整个系统的秩序感中诞生了。类似地,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些东西,我们单独看它们并不喜欢,但是当我们找到正确的视角,就会发现它是完美的。

莱布尼茨的数字神秘主义并不止于此,他还说过诸如“上帝喜欢奇数”之类的话。鉴于我们不想就这个问题展开太多,再举最后一个例子即可:莱布尼茨说,创世后的第七天在二进制中是一个非零(“完美”)数字,这是对于上帝六天创世的许多数字类比的一个补充。它还指出,点代表着三位一体(引自《数学与神学:一项历史研究》“莱布尼茨思想中的上帝与数学”一章)。

现代意义上的“证明”概念

正如科学哲学家伊恩哈金(IanHacking)指出的那样,笛卡尔并不知道什么是当代意义上的“证明”。相比之下,莱布尼茨的理解则更接近于现代对证明的定义(哈金,)。他认为笛卡尔的数学准确性与证明无关。对于笛卡尔来说,即使一件真实的事情没有被证明,它也是自然真实的。因此,事物的真值与对它的证明是不相关的。

勒内笛卡尔(RenDescartes,-)。维基百科

我们也不要忘记,笛卡尔并不寻找证明,而是寻找能够给出新的数学结果的实用方法。现代证明概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莱布尼茨认识到证明的有效性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形式。所以,“证明”是根据特定逻辑规则,始于特定同一性的特定句子的有限数量的序列。

如果我们回忆一下笛卡尔的方法,会注意到他在收集新信息时非常重视直觉,而在莱布尼兹对证明的理解中,关键在于找到我们所拥有的句子的“机械”证明。

莱布尼茨提出的证明思想多半受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思想的影响。正如哈金所说(哈金,,第页),习惯上每个时代都有一位深深动摇了此前各种思想的人,而每个时代的人们也要找到并推翻这个人;莱布尼茨就在他的时代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

事实上,有关他那个时代“证明”这一观念的出现,莱布尼茨本人提供了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当几何作为精确度的衡量标准时,很难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证明概念:这是因为几何证明主要是基于它们的“内容”。这种证明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们是否符合所研究的几何对象的已知性质。随着笛卡尔几何学的代数化,证明转化为形式的途径得以开辟。

分析

当一个陈述是谓项、等同于主项的项,或陈述中的谓项包含于主项中时,它被称为分析性陈述。例如,假如我们说“所有的人都是活着的”,对于莱布尼茨而言,我们的意思是“活着”的概念包含在“人”的概念之内(引自莱布尼茨《哲学文集》,第11页),所以这个陈述是分析性的。根据莱布尼茨的观点,所有的数学真理都是分析性的。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Biography.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