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片来源:西咸新区官微“定制公交真的是上班族福利,几乎再没迟到过。”预约好第二天的定制公交后,在西咸新区西部云谷工作的小马总会松一口气。小马以前从西安城区去西咸新区上班,总是公交倒地铁,地铁倒公交,遇上糟糕天气,没少因迟到挨训。“车快、舒服、省心,不用挤地铁以后,我才感觉自己是一个白领。”小马的经历当然不是个案,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感受最深的当然是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当前的主流声音是: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应该从供给侧改革、发展方式转型、人口政策调整、外贸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城市化发展道路。新一轮城市发展动能的“富矿”,或许就在眼前……月13日,一场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讨论正在西咸新区进行。国家部委的领导,社科院的学者,以及高校的教授,正在就这个城市发展的新课题展开激烈地讨论。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陈宗兴的观点,得到了很多认同: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如何破解以往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枯竭、交通拥堵、生态污染等城市病,如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摆在我们城市工作者面前新的历史使命。”从年到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了8.3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9.58%。我们用4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但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病”的问题也总是如影随形。比如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张,大量耕地被占,人地矛盾尖锐;比如交通拥堵,出行时间变长,严重影响人的幸福指数;比如住房紧张,房价高企,生活成本不断提高……改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被认为是当下破解问题的关键。▲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图片来源:西咸新区官微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城市发展道路,同样是大势所趋。年,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的,城市发展未来20年的指导性文件——《新城市议程》,处处体现的皆是包容、宜居、便捷、安全、人文、可持续的精神。所有的这些内容,其实正好对应的也是我们过去40年,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一表述,此后这一说法在宏观、微观等多个领域被广泛提及,关于城市如何高质量发展,讨论较多,但答案并不唯一。如何实践?谁来探索?都需要有一个样板给出答案。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陕西西咸新区,提出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西咸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年初,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强调,要“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探索一条不同以往的城市发展新路的使命,落在了西咸新区。从规划编制到开工建设,西咸新区一直极为用心。比如,邀请国际一流团队参与新区规划设计,构建大开大合、点状布局、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成全域覆盖、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全区规划“一张图”,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清楚再开发。到了建设环节,要求更为苛刻,制定出台了包括居住、办公、工业、仓储等各类建筑的城市建设品质标准体系,推行建筑设计方案比选制度,把控城市建设品质关。如今提西咸新区的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无煤城市已经变成了这里的名片。▲大西安中央公园图片来源:西咸新区官微但城市规划和建设问题只解决了城市的“形”,注入产业才能让城市有灵魂,活起来。西咸新区的选择,是与西安、咸阳两市及其开发区错位发展,重点打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和总部经济为主导的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可以看到的是,以西工大无人机产业基地、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为科创动力的研发集群,以及以宝能新能源汽车、清华同方、洛克菲勒文化中心等为龙头的制造、信息、文旅等产业集群,正在西咸新区加速融合。这就是西咸新区用5年多时间,展示的一幅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图景。反映在数据上就是,其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3%,增速领跑全省。03高质量的理念已取得阶段性印证,但未来怎么走,西咸新区其实还在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并没有统一的模板去套,赋予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使命,正是让它去创新、去探索、去实践。回到13日那场讨论,正是在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上。今年是第二年举行,看得出,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会上专家学者的很多观点,正指明了西咸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的观点,更突出利用西咸新区现有资源进行产业布局。“我们并没有从五个新城的布局,而是从西咸新区的发展动能、资源的利用以及的文化特色的引领,以及推进区域协同和城乡融合这样五个维度入手,我们认为西咸新区首先是发展平台经济,通过平台经济来汇聚发展的新动能。”西咸新区通过充分利用西安的科教文化资源,为新区引入强大的创新源,同时聚焦科技成果的转化,发挥平台的作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图片来源:西咸新区官微同样是利用资源,西咸新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为海绵城市的示范城市,一方面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地的技术标准规范,一方面开发利用干热岩的中深层地热技术,还将这一模式作为中国的案例亮相巴黎气候大会。当然,还有这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在发言中说,西咸新区众多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是有标志性的。新区依托《诗经》这个重要文化载体,建设的成果有目共睹。20多年前,浦东新区的创立,一举让上海站在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前沿,10多年前滨海新区的批复,天津跃升至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如今19个国家级新区,贯穿我国东中西部,正在形成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不同的是,过去学习如上海浦东等东部新区经验的局面正在改变,在我国向西开放形势之下,西咸新区正在贡献自己的西部智慧。从经济增速持续高位运行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升,从创新驱动的不断发力到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西咸新区的智慧与经验,在探索与共享中,正在获得多方认可。瞭望前路,西咸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是否越发值得期待呢?本文为〡粉巷财经nbdfxcj〡原创文章特约作者:任伯懿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移步粉巷财经后台留言申请